【甘快看】讲好伏羲画卦故事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〇二二(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六月二十二日在天水隆重举行
2021公祭伏羲大典现场。
天水市城市一瞥。
白永萍 柴炳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天水,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华人的寻根祭祖圣地。6月22日,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6月的羲皇故里,陇山含翠、渭水流韵。伏羲庙内,苍松挺拔、翠柏含情,伏羲塑像威武、庄严、神圣,不时有游人上前鞠躬拜谒,表达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追思和景仰。
多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到羲皇故里天水寻根祭祖,拜谒伏羲圣像,感怀伏羲圣德。每年6月22日在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然成为中华儿女寻找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盛会。天水市正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讲好伏羲画卦故事,打造独特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凝聚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伏羲文化 源远流长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伏羲氏,又称庖牺、羲皇,居三皇之首,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王。据史料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今天水)。在洪荒时代,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是中国早期文明成就的集大成者,奠定了中华民族千载传承、繁荣昌盛的深厚根基。
伏羲“始画八卦、肇启文明”,通过观察宇宙间万物的自然现象创造了八卦,揭示了自然界中众多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
伏羲“结网罟、教畋渔”,使人类从原始的采集狩猎发展到畜牧业,使先民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质的提升,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伏羲“制嫁娶、正姓氏”,使人类由原始群婚杂居向夫妻家庭制度转变,形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
伏羲“作甲历、造书契”,总结人们对自然的最初认识,形成了中国历法基石;取代原始的结绳记事,实现了文明史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伏羲“立九部,设六佐”,开始了原始社会生产分工,实现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方法改革。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开创中华医药研究和针灸的先河。
……
伏羲文化贯穿于易学、龙图腾文化、姓氏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层面和不同领域,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联系全球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新时代,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伏羲文化,对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聚合四海华人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大的意义。
传承弘扬 历久弥新
位于天水市北部渭河之畔的卦台山,相传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创画先天八卦的地方,也是举行伏羲春祭的地方。因为特殊的山川地理,这里被称为“太极无双地,华夏第一山”。
位于天水主城区,始建于1483年的伏羲庙,被誉为“华夏第一庙”。从明代开始,这里就是官方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如今,每年的公祭伏羲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天水作为伏羲画卦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羲皇故里”。这“一山、一庙”见证着羲皇故里的悠久历史,也见证着天水公祭伏羲的传统。
据《史记》等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的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礼祭祀伏羲。到明朝形成定制,一年春秋两祭,程序严谨,气氛庄重。
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了公祭伏羲大典。
1989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时,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
200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水伏羲庙保护与维修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修缮是伏羲庙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历时最长、施工质量最好的一次保护维修。经过保护维修,庙宇面积扩至3万平方米,是原先的4倍。
2005年开始,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定于每年6月22日举行。
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正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开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
2014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公祭伏羲大典成为甘肃省长期保留举办的重点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同时举办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实现了海峡两岸同日同时共祭。
三十多年来,甘肃省和天水市高度重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始终坚持以“保护传承”为主题、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使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伏羲大典已经成为天水乃至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相继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和“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天水也被授予“最具魅力节庆城市”称号。
卦台山。
麦积山。
守正创新 引领发展
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伏羲文化既是天水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举办规格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已成为助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1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团结拼搏、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天平高速、皇城隧道、麦积山景区旅游连接线建成通车。东旭集团、杰瑞集团、阳光新能源、中农批冷链物流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天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海林轴承、岐黄药业、红山试验机3家企业完成整体搬迁,东旭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华天科技集成电路封测智慧园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整治撂荒地37.3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1.12万亩,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产值分别达102亿元、70亿元、102亿元、15.5亿元。
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29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和17.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电商交易额分别增长9.3%、9.4%和35%。
城市建管全面加强,实施棚户区改造1.1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95个8194户。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包街包巷包小区”志愿服务,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优良率达到94.5%,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绩效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省第一。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减免税费19.3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72万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3%和10.6%。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0.33亿元,增长7.3%。
天水,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天水。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我们既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也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深挖文化根源,讲好伏羲画卦故事,打造独特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
天水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文化厚重、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生态良好的优势,打造以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为首的“五区五中心”,着力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是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动力引擎”和“金字招牌”。今年,天水将全力办好以“讲好伏羲画卦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擦亮伏羲始祖文化首位品牌。节会期间,将举办“伏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伏羲文化论坛、伏羲文化名家访谈等多项高层次、高规格研讨活动,着力推动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把博大精深、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转化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文化感召力和民族自豪感。节会期间,还将举办“鲁风秦韵”书画作品交流展、文创产品征集暨旅游商品展示展销、天水优秀剧目展演等一系列宣传推介、展览展示和文化艺术类活动,吸引海内外华人登卦台、拜伏羲、聚人气,切实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天水将启动实施“一个中心、三大展示区”(在城区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保护示范中心;在伏羲庙建设伏羲文明功绩及祭祀礼仪展示区,在卦台山建设伏羲画卦及易学研究展示区,在大地湾建设史前文化高地展示区)项目和渭河流域“凤凰山—卦台山—导流山”绿色生态文化廊道建设,着力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动能,着力打造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以伏羲文化的引领作用和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拉动作用,助力全市“建强副中心、走出新路子”,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天水篇章。
- 2022-06-20【甘快看】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甘肃省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 2022-01-12甘肃:确保未成年人保护“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 2022-06-01全省检察机关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2020-06-29【专题】打造都会城市 构建精致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