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文县:“小木耳”做成“大产业”促农增收助振兴

22-05-16 16: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近日,记者在文县口头坝乡口头坝村、尖山乡河口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内看到,一排排黑木耳整齐地排列在菌棒上,一朵朵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村民正忙着采摘晾晒,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今年以来,文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把黑木耳作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而持续的内生动力,帮助农民走向“短平快”增收致富之路。

  “从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黑木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基地共有20亩,摆放木耳菌棒8万袋,灌溉都是采用山水喷洒,目前长势喜人,已进入采摘期。”口头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双林信心满满地说。

  杨双林说:“我们20亩地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从开始种植到采摘结束,能带动村民800多人次就业增收。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管理,扩大规模,努力把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黑木耳种植门槛低,是经济收益可观的“短平快”产业。口头坝乡党委副书记张文韬说:“种植发展黑木耳产业带农增收富能力很强,不仅可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还能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收。”

  口头坝乡党委书记谭德军说:“等木耳采摘结束后,我们将会总结好今年黑木耳种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努力把黑木耳打造成‘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力打造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黑木耳产业从无到有,为乡村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尖山乡党委书汪向军说:“我们尖山乡河口新村食用菌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能人大户积极带动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不断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尖山乡河口新村首次发展种植食用菌15亩,投入菌棒12万袋,稳定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就业30余人,预计年利润13万元左右。

  陈燕是尖山乡河口新村村民,记者见到她时正在食用菌基地忙着采摘木耳。她说:“疫情防控期间,出去打工很不方便,家门口有基地,对村里人来说是好事,村民来这干活,每天能挣100元补贴家用,还能方便回去顾家。”

  与此同时,口头坝乡和尖山乡还结合依山傍水的库区移民特色,精心打造休闲旅游、观光采摘、田园体验、餐饮住宿等系列乡村振兴示范村,让生态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把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惠泽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

  “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口头坝乡和尖山乡发展种植的黑木耳仅仅是全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县适宜种植黑木耳的乡镇均发展种植黑木耳产业,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目前,黑木耳已陆续进入丰收采摘期。

  通讯员 刘玉玺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