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小康路上看老乡】武都杨占良:麦田里的“守望者”

22-05-16 15:5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初夏的阳光温暖和煦,在武都石门镇草坝子村,大片麦地泛着鲜亮的绿色,橄榄绿、草绿、墨绿等深浅不一的绿色交相辉映。一阵微风拂过,一层一层的麦浪随风翻滚,看着层层麦浪,仿佛听到了一段大地的呼唤,嗅到了一丝丰收的喜悦。

  石门镇有连片面积充足的土地,土壤肥沃,光热条件良好,适宜小麦生长,也便于小麦种子大面积繁育。最近正值小麦返青拔节期,杨占良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小麦育种试验记录本,在麦地里一行一行的查看麦苗生长情况。

  麦地里,杨老师黝黑的脸庞上映着几根深浅不一的皱纹,两只眼睛十分明亮,一双被麦芒划过无数次的手轻抚着试验田里的麦苗……“小麦在不同生长期都要记录其发育情况。像这株匍匐的幼苗抗寒性就强,那株直立的幼苗抗寒性就差,同样,杆短的抗风性就好,杆高的抗风性就差。现在培育条件都好多了,原来没有田地的时候,我就在学校公厕附近的花园里试种小麦,长出来的小麦绿油油的,学生们都跑去看。”杨占良一边观察着麦苗生长情况,一边笑着说。

  杨占良,曾是武都八一中学生物学教师。从1980年就开始探索培育农作物超级良种的新技术和新品种,40余年潜心小麦育种,他经历过艰苦,坐得住“冷板凳”,最终探索出“用人工诱变方法以提高杂交优势小麦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的系列大粒和超大粒小麦种质材料,其中性状特别突出的有高秆超大粒小麦3个品种,矮秆超大粒小麦3个品种。2020年又选育出籽粒长度达到10毫米的矮秆小麦品种和籽粒长度达到10.3毫米的低秆小麦品种,这样规格大小的小麦籽粒品种实属国内外之最。麦穗沉沉,他用一项项研究成果实现了当初的理想,将“育种报国”的梦想写在了武都大地上。

  “交接棒”传得稳,未来的饭碗才端得稳。受杨老师的影响,杨老师的女儿也也如愿考上了于北京农学院。麦穗沉沉,新一代总需要年轻人与农民为友,与麦田为伴,用平凡的坚守与执着,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展望未来,杨占良信心满怀,他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培育出来的这二十多个品种种苗,在培育成功后能够申请专利,实现规模化种植,造福百姓。”

  通讯员 王骞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