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建设纪实
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心中却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他们以超出常人百倍的顽强拼搏,诠释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自强奋进精神,他们,就是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的特殊员工。
原本,他们已失去信心,以无劳动能力“自居”,或由家人照顾休养,或申请社会救助,但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让他们“重获新生”,不仅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也让残缺的人生闪耀精彩的光芒,实现“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
近日,记者来到该基地,只见80多名身穿紫色马甲的工作人员面对电脑屏幕全神贯注,或头戴耳机接听电话,或在键盘上熟练地打字一一回复客户诉求。乍一看,他们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中有的先天不足,有的肢体不全……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20多岁的唐小鹏因先天性疾病从小与轮椅为伴,多年来只能依靠父母照顾和政府补贴度日。“2017年7月,基地刘老师来到我家,询问基本情况及有没有就业意愿。当时我根本没想过出去工作,但看到刘老师也是残疾人,瞬间没有了陌生感,便想去试试。”唐小鹏没想到,当初的试一试成了离不开的事业,工作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重新燃起信心和希望。如今,通过基地帮扶和自身努力,唐小鹏已成为基地圆通在线客服组组长,日均处理300至400个客户电话,同时还兼顾团队管理,月收入5000多元。
2013年的一场车祸,让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刘万强从一个“壮劳力”变为“轮椅人”,家里重担压在父亲一人身上,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当时,想找个合适的工作挣点钱,帮父亲减轻压力,但身体这个情况,根本找不上工作,‘废人’标签从此被贴在我身上。”刘万强声音哽咽。直到2019年,刘万强的梦想被集善乐业“点亮”,通过基地就业帮扶,他从建档立卡户成长为一名客服人员,并逐步成为基地业务领头人,月平均工资6000多元。在2020年“双十一”电商促销活动中,创造了月收入7800元的业绩,自强就业脱贫让他有了勇气,活出了自信。“从曾经只能在家‘啃老’到现在可以自主工作、赚钱养家,我终于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刘万强说。
与唐小鹏、刘万强一样,从需要别人照顾到有尊严自养蜕变的人不在少数。就业基地中,重度肢体残障、脊髓损伤后截瘫、脑瘫、听力语言障碍等不同身体状况的残障同胞集中就业,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摆脱贫困,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赢得身心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尊严,共同“书写传奇”,以不同常人的自强不息硬生生揭掉了贴在他们身上的“废人”标签。那些曾失去生活信心、被阴影笼罩、在人生低谷徘徊的神情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重树生活信心、重拾人生希望,迈过就业“坎”、实现创业“梦”的“客服达人”。
是什么样的基地“拯救”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让其充满力量?答案要从基地负责人刘韦评说起。25年前,刘韦评夫妇经营一家制衣厂,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却不幸遭遇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刘韦评坐上了轮椅。历经了从“自由站着”到“不便坐着”的痛苦挣扎,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刘韦评才渐渐接受了轮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困难和心理压力,再次经营起夫妻二人创办多年的制衣厂,在病床上签订单,在轮椅上谈业务,生活重新进入正轨。
同病者,心连心。成为“轮椅人”之后,刘韦评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想法,他深知还有一群“同路人”在饱受煎熬,不同的境遇让他感同身受。于是,刘韦评决定“站起来”扶助残疾人群体,为他们重建心理健康,重塑生活信心。为此,刘韦评通过努力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用所学知识和亲身经历,帮助支持更多残障同胞“站起来”“走出去”“干起来”。
2015年初,刘韦评注册创办“张掖市韦评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公益组织,积极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扶贫助困和创业扶助等助残志愿活动,和爱人张慧芹一起倾心付出,通过入户走访、励志分享、专题讲座、网络微课等形式,义务为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心理疏导。
除了疏导心理,就业也是残疾人的“拦路虎”。刘韦评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温暖人心的关怀鼓励,不如就业打拼的“真金白银”。为此,他多方联系,积极争取就业基地,2017年5月,他应邀参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的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师资培训班,从北京回来不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计划在张掖市落地。2018年8月,就业基地搬进“新家”,由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正式落成。
心有所想,努力所向。基地建成后,刘韦评通过“互联网+残疾人就业”的形式,以“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为目标,以“共建+共管”运营方式、“集中+居家”工作模式、“互联网+”就业形态,为残障人士提供互联网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匹配、上岗就业辅助、就业心理辅导、网络创业指导等系列服务,开启了残疾人利用互联网就业脱贫的新模式,构建了“政府关怀支持、残联合力共建、企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受益”的良好局面。并先后与京东、欧莱雅、申通快递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包容美力计划—京东阳光天使坐席、大数据标注、申通爱心坐席、凡星计划、居家网络营销等适合残疾人远程就业的岗位。
同时基地广泛拓展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各级残联组织、爱心企业、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残健融合就业扶助模式,大力推动残疾人社会融入。至今年4月,该基地累计为残障人士提供志愿心理疏导服务1200余人次,培训残疾人2000人次,600余名残疾人居家就业,86人通过考核后在基地集中就业,累计辐射带动千名残疾人就业增收。脊髓损伤后截瘫、脑瘫、听力语言障碍等不同身体状况的中、重度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实现就业,月均收入3200元,最高达8500元。
搭建起残疾人就业通道,仅仅是基地的项目之一。基地还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造残健融合就业新形态,在刘韦评的带领下,一部分残疾人在这里不仅仅实现了“乐业”,还实现了“安居”。
在就业基地并不宽敞的休闲区域里,练习站立和走步的把杆、针对脊椎损伤的训练器械、午休床、按摩椅……各种各样的康复设备一应俱全,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我们对集中就业的36名重度困难残疾人进行托养照料,建成以住养居室、心理咨询室、网络客服就业区、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爱心餐厅为主的‘六室一厅’,让其‘无障碍’就餐、休息,并为重度残疾人士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服务,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改善重度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自始至终张罗就业基地“大家庭”衣食住行的张慧芹深有感触,她说,都是苦命人儿,要让他们吃好、睡好、锻炼好。
“就业基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打造了一种残健融合的就业新形态,真正实现打破身体条件、工作时间、沟通障碍、地域限制等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制约,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就业增加了收入。同时,基地就业+托养的功能,释放了残疾人家庭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和谐一方’的目标。”张掖市残联理事长尹叶红表示,就业基地还积极整合中国残基会和各方资源优势,以推动残疾人就业为目标,从就业场所建设、就业技能培训、身心康复训练、社会关爱等方面,多维度形成一套可操作、易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残疾人就业“张掖模式”,今后将致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记者 段新生 实习生 徐怡婕)
- 2022-04-26【甘快看】张掖:戈壁落彩虹 丝路明珠华彩绽放
- 2022-04-24张掖市出台“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 2022-04-20奋力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访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
- 2022-04-20黑河奔涌绘新景——张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