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政策解读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22-04-26 08:5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袁凤香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筑牢粮食安全的政治基础;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夯实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科技赋能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强粮食安全的科技基础。

  粮食安全是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心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甘肃省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地区,旱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以上,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作物为主。近年来,甘肃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遏制耕地“非粮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等措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基本上实现了省内粮食供需紧度平衡,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但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种粮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发、结构性矛盾突出等潜在风险隐患,农业机械化效率不高等问题,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的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筑牢粮食安全的政治基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度的完善,是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长远之计,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主体责任和义务、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能够保持稳定,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的现实需要。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靠实属地粮食安全责任,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军令状”方式,层层压实责任,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属地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以考核促保障,算好经济、政治、眼前和长远四本账,进一步形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粮食安全合力,增强甘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缩小主食口粮供需差距,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的政治基础。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夯实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一是确保耕地红线。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坝,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二是强化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保障好粮食安全最根本的生产能力。三是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依法依规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四是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持续推进撂荒地的复耕复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五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六是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让好地多产粮、产好粮,加大建设高标准农田力度,并与高效节水灌溉、农机农艺技术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提升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筑牢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科技赋能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强粮食安全的科技基础。耕地有限,科技进步无限。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靠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来保障。一是提升种子质量。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食,出路在科技,核心在种子。要立足省内现有制种产业优势,抢抓国家把甘肃列为全国三大种业基地的机遇,以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建设为重点,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加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玉米和马铃薯制种基地建设;以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为重点,大力推广抗旱抗寒新品种,强化项目支持,开展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技术联合攻关,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和牛羊等新品种(品系)。同时,要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二是持续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甘肃旱作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增效率行动,集成旱作节水保灌、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强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重点在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方面有创新,提升劳动效率。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现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农业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的研发应用,切实提升甘肃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的科技基础。

  (作者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