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玉门关
原标题:碧血丹心玉门关
耿志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许多年前,在读到王之涣的这首诗时,一座遥不可及的塞外雄关就牢牢浇铸在了我的心头。我想,有朝一日必得亲赴现场感受一番。
虽说来前已有心理准备,知道这里是戈壁大漠。但是,当真的身临玉门关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我站在刻有“玉门关遗址”五个红色大字的石碑前,背后是土苍苍的小方盘城。四野八荒间,白草黄沙,依稀可见少许残留的墩台,没有墙,更没有门。耳畔传来呼呼作响的风声,却飘不来一片树叶,也无一缕芦花。一股苍凉悲壮之感在心间陡然升起。
相传,玉门关由输入于阗的“和田玉”而得名,曾为古时重要的屯兵之地。在我视线范围内的空旷区域,应该都属于玉门关的遗址范围,一些断壁残垣成为烽火烟云的见证。它们是用什么建成的呢?是泥土筑成的吗?我想是,也不是。它确实是就地取材所筑,或用沙砾土夹芦苇、胡杨木和红柳枝夯实叠筑而成,或用土坯夹芦苇压紧砌筑而成;说它不是,那里面应当还有无数守关将士的血肉筋骨和他们的壮烈情怀。诚如唐代诗人戴叔伦所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或许,这正是大漠戈壁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漠荒原,金戈铁马,唤起人们内心的英雄主义情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和讴歌了边关将士们保家卫国时的英勇无畏,也为不朽的玉门关做了最好的注脚。若无这些热血赤诚的守关将士,玉门关还能称其为“关”吗?
就如同眼前的玉门关,虽全无先前模样,但依旧吸引了无数人前来瞻仰和凭吊。因为这里有捐躯沙场的无名英烈,他们的勇武精神和不屈品格,早已融入了大漠戈壁。这片大漠,越百年容颜依旧,逾千载性情不改。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人生也不能没有情怀,人民需要,民族需要,国家需要。任何时代,有家国情怀、卫国护家的人,都应受到景仰。
如今的玉门关,其实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玉门关遗址,形存于世的,只有那座小方盘城,孤独地屹立于天地间,但它成全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边关情结,牢牢地烙在了每个见证者的心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07日 第 11 版)
- 2022-04-07【中央媒体看甘肃】新能源成为甘肃第一大电源
- 2022-04-07【中央媒体卡年甘肃】甘肃去年完成造林343万亩 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12万亩
- 2022-04-07【中央媒体看甘肃】聚焦烈士纪念设施保护 甘肃共有烈士纪念设施6906处
- 2022-04-07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6日起提高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