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牵挂 我的回答】布楞沟的春天
在马大五德的眼中,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就和做梦一样,“生活环境变好了,路也畅通了,我们再也不愁吃水和出行问题了。”
“小时候,村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就是‘靠天下雨’。遇到干旱的时候,得到几十里外去打水。山路不好走,每次出门都得十分小心。”每当回想起曾经的布楞沟村,马大五德很是唏嘘。
马大五德成长、生活的布楞沟村,位于临夏州东乡县高山乡北部干旱山区。曾经是东乡县生态最脆弱、基础条件最差、群众最贫困的地区,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困难问题十分突出,是一块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布楞沟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坚定了当地群众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布楞沟村群众最需、最盼、最急的是什么?是饮水、出行、住房。东乡县地方政府从这些方面着手,着力改善当地群众的道路、人饮、梯田、住房等基础设施。
如今,九年过去了,布楞沟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年布楞沟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全力打造布楞沟村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业”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九年时间,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新房盖起来了,水引来了,路修通了,山也变绿了,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家门口就医了……布楞沟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底的只有1624元已经增长到2021年的7918元,并在2014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前景。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乡亲们,都纷纷返乡创业,为村里注入新活力。”原本离开家乡到兰州打拼的马大五德回到家乡后,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贷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养殖羊,如今年收入可达70万—80万元……
曾经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的布楞沟村,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新农村建起来了,“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如今的布楞沟村,全力打造产业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全国人大代表马天龙聊起布楞沟村这些年的变化时说道:“当年的布楞沟村,路不通,水不通,老百姓的收入低;近几年,路通了,清澈的自来水也流进自家院落;富民产业越来越红火……乡亲们深刻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家伙儿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自马天龙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便一直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作为自己以及乡亲们的愿望和奋斗目标。这些年通过脱贫攻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改观,但主要是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同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通过在新闻报道、网络了解到布楞沟的变化,马天龙认为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马天龙也把此次收获的好理念、好办法带回了西坪村,通过教育立足帮扶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要素,帮助制定“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献智出力。
“脱贫并不是终点,脱贫之后还要奔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马天龙说,“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关注的重点还是乡村振兴。所以这一次参加两会,我将继续把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带到全国两会上,以新姿态投入新奋斗,以新步伐踏上新征程,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见习记者伊力扎提·依明)
相关新闻
- 2021-03-09【说说我们的心里话】“站在喜鹊梁上看,布楞沟变化太大了”
- 2021-02-26特写:布楞沟脱贫群众心怀感恩之心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电视直播
- 2021-02-08【决胜VR】甘肃临夏布楞沟村:通水通路换新颜
- 2020-08-07“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 网络主题活动聚焦布楞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