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甘快看·网络中国节·元宵】经典年味:正月十五闹元宵,五彩花灯亮起来!

22-02-15 19:14 来源:掌中庆阳 编辑:高正武

  庆阳花灯历史

  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文化积淀厚重,正月里的花灯制作和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历史久远、源远流长。

  相传花灯起源于汉代,汉武帝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太阳神,彻夜明灯,成为元宵节之滥觞。佛教传入的燃灯供佛方式与本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正月十五元宵夜赏灯习俗,盛于唐代,至宋代发扬光大,遍及民间,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花灯,助推了花灯制作产业的繁荣发展。

  花灯是用竹木、绫绢、丝穗、彩纸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经过民间艺人传承发展,品类繁多,主要有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吊灯一般是悬挂于门楼、厅廊等处的大灯笼,形状多为规则的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座灯有庙堂、祠堂内的供灯和室内营造节日气氛照明灯,如今,元宵节的户外大型灯景也属于座灯;壁灯多用于廊下或沿墙的照明,饰以书画诗词,更具文化气息和装饰性;提灯多用于玩赏,有龙、鱼、兔、鸡等动物造型,是元宵节中孩子们的最爱。

  田秀茂:

  守艺六十载   扎灯心欢喜

  花灯作为闹元宵的重头戏,自古以来必不可少。但在电子灯笼盛行的今天,纯手工制作的灯笼已非常少见。在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耄耋老人田秀茂仍旧坚守着这门老手艺。

  2月11日,记者来到在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寺里田村田秀茂的家中,只见他坐在火炉边,带着老花眼镜,心无旁骛地制作着一盏金鱼花灯。

  “我制作花灯已经快60年了,非常希望这门手艺可以传承下去。今年元宵节,我给孙子和村里的孩子们多做了几盏花灯,想让他们感受到这门传统手艺的魅力。”田秀茂说。

  今年81岁的田秀茂曾经是原西峰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每年元宵节的灯展、社火上的花车,他都要亲自参与制作。生肖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为了给市民带来美好的赏灯体验,元宵花灯展往往需要上百盏花灯,田秀茂和同事们则要从春节前就开始忙活。

  “灯笼的制作流程复杂,且全是手工活,扎骨架、蒙彩纸、做装饰,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谈话间,为了向记者展示花灯的制作过程,田秀茂拿起铁丝,开始从头制作一盏莲花灯。

  “扎花灯首先要扎骨架,用竹篾或铁丝都可以,这个过程最基础,也最重要。一定要扎得工整,造型准确,方是方,圆是圆,这需要扎实的手上功夫。”田秀茂说着,利索地截出了一长三短共四根铁丝,用一双巧手依次捋过,三个圆滑规整的圆环和一个提手就做出来了,再用绳子把它们拼接固定,莲花灯的整体骨架便成型了。

  用纸裱糊后,田秀茂又用彩纸做了16片莲花瓣,错落有致地粘贴在花灯上,两层绿色的纸穗子则垂在下方,“新鲜”的莲花灯就制作完成了,插上蜡烛点亮,光芒绽放,美不胜收。

  “这是最简单的花灯,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做好,如果做一个较为复杂的花灯,则需要好几天。”田秀茂说着,提起两个走马灯,只见分别画着“八仙”和皮影人像的走马灯在黄晕的灯光下静静地旋转着,样式精美,色彩艳丽,惟妙惟肖。这些灯笼,不仅展示了田秀茂高超的制作技艺,更寄托了他对这门老手艺的情怀。

  田秀茂有一个蓝皮的小本子,只有巴掌大小,走哪都带在身上,他说这是他的“灵感本”。每当想到新的灯笼样式,他都会随手画在小本子上,厚厚的小本子上已经画满了各种灯笼的样式。

  “如今,电子灯笼越来越精美,费时费力的手工灯笼已经很少有人扎了,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我希望把它传承下去,如果有孩子想学习,我都会教给他们。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可是少不了的主角。”田秀茂说。

  从爱出发 回归传统

  邓涛涛是正宁县榆林子镇石家村人,平时除了工作之外,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痴迷于传统民间文化的学习,只要家族中有亲戚长辈制作剪纸或者扎纸灯笼,他就站在一旁边看边学,慢慢地,他越来越喜欢把心思放在琢磨这些老手艺上。

  在邓涛涛的印象中,灯笼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正月十五之前,互赠灯笼是正宁县的民间传统习俗。

  “在我小时候,每当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做手工纸扎灯笼,有木架子灯、火罐灯、莲花灯等等,留给自家孩子提,或者送给外甥、干儿子,与传统的戴锁相结合,连续送灯十三年,则表示对孩子的深情厚爱,祝福孩子幸福成长,前途光明。”邓涛涛回忆道。

  2017年,邓涛涛的孩子出生了,新生命的诞生让全家都充满了喜悦。孩子的舅舅、干爸等亲戚朋友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给孩子戴锁。“戴到第十三年就叫全锁,同时挂上两个灯笼,祝福孩子健康成长。”邓涛涛说,制作花灯不仅是想把这门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也是想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延续。

  于是,从那年春节开始,邓涛涛每年都会制作花灯,他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正宁民俗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先后制作了金蟾灯、兔子灯、公鸡灯,荷花灯、老虎灯、狮子灯、十二生肖等灯笼500余个,并不断探索将民间彩色剪纸技艺与灯笼制作相融合,进一步提高纸扎灯笼制作技艺,丰富灯笼的种类和样式。

  邓涛涛制作花灯的过程,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包括扎、糊、剪、贴、染等。具体制作以竹篾做骨架,通过烤火弯曲等手法作出造型,用棉线或者麻绳进行绑扎,再用彩色宣纸根据设计样式做基础裱糊,最后用彩纸剪出花纹及图案进行装饰,用彩色颜料绘制图案或装饰纹样。灯笼样式都是在正宁本地原有的传统灯笼样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并配以当地特色的剪纸做装饰,表达美好寓意。

  受邓涛涛的影响,每到正月十五,在他的家庭里,从老人到孩子,都会参与到花灯的制作中。大家从一根竹篾到一张彩纸到最后成型,围坐在一起,感受传统年俗带来的乐趣。

  “这几年,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些手工艺品也承载着美好祝福,当它们亮起来的时候,就是为远行千里的人们照亮前方的路,提醒人们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了回家。”邓涛涛说。

  制作骨架。

  剪裁纸条,用纸条包裹骨架,方便后续粘贴灯罩。

  粘贴灯罩。

  制作装饰。

  粘贴装饰。

  制作完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看!“穿”上了敦煌元素外衣的雪容融 看!“穿”上了敦煌元素外衣的雪容融
  •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平凉市“虎启宏图 幸福平凉”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平凉市“虎启宏图 幸福平凉”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
  • 【网络中国节·春节】文化活动助力北京冬奥 羲皇故里品味文化大年——天水市二〇二二年春节文化活动综述 【网络中国节·春节】文化活动助力北京冬奥 羲皇故里品味文化大年——天水市二〇二二年春节文化活动综述
  • 北石窟寺举办“赏石窟文化 庆元宵佳节”活动 北石窟寺举办“赏石窟文化 庆元宵佳节”活动
  • 2月19日起 兰州公交121路优化延伸 2月19日起 兰州公交121路优化延伸
  •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代理查询点入驻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代理查询点入驻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 甘肃省今年开展“鲁甘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建设九项活动 甘肃省今年开展“鲁甘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建设九项活动
  • 甘肃省50所中小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甘肃省50所中小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VLOG|虎年元宵节 博物馆里去看虎
2   看!“穿”上了敦煌元素外衣的雪容融
3   张永霞调研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
4   【网络中国节·元宵】藉河边的“天水年
5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平凉市“虎启宏
6   【网络中国节·春节】文化活动助力北京
7   守正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书华章——202
8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开展华亭曲子戏田
9   郭鹤立强调:坚持不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10   何东在东乡县调研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11   北石窟寺举办“赏石窟文化 庆元宵佳节
12   《甘肃石窟志》获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13   甘肃:过大年 看非遗
14   2月19日起 兰州公交121路优化延伸
15   兰州新区:冰雪运动“破冰”进校园 点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