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智库建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22-02-15 09:00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沈文刚

  原标题:【智库建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和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五次会议精神,日前,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以“共谋‘四强’战略行动 助力甘肃赶超进位”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就如何实施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建言献策,为我省在新发展阶段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后发赶超贡献智慧力量。现将部分理论文章刊登如下。

  实施“四强”行动 做好“五量”文章

  张 帆 魏立桥

  “四强”行动要相互借重、叠加发力,在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上做文章。

  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是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的加速器和动力源,必须处理好“四强”行动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功能定位,把握住存量、增量、质量、能量、总量等五个着力点,相互借重,叠加发力。

  一是盘活存量。工业要扛起“产业兴省、工业强省”的大旗,对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三化”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使工业存量再现发展活力。科技要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放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的优势,助推传统工业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兰州市要挖掘省会城市的主体功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加人口承载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各县域城乡要对接市场和资源,双端激活,双向发力,按城市服务、工业主导、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生态功能等类型,做足做好县域经济的大文章。

  二是引入增量。要抢抓新时期国家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有利机遇,工业要率先启动,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联动发展甘肃制造业,扩容建设清洁能源、石油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基地。科技要与工业捆绑互动,围绕工业需求重新配置力量,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领域,部署一批瞄准世界前沿、服务甘肃工业产业发展、恪守创新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确保科技资源集中输入工业、融入产品,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产业和新型企业群。兰州市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纳功能和综合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主攻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榆中生态创新城为依托,提速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物流商贸枢纽和专业服务中心。各县域城市要强化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工业配套设施提级扩能,以增量嵌入带动工业升级,增加县域经济的产业序列和产业规模及层次,增强综合实力。

  三是提高质量。推进工业基地再造,以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工业互联网、工业核心软件、工业智能云平台为主线,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提升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标准,引导企业加强创新研发,提升产品“含金量”。科技要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质量和水平为出发点,建立转化质量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质量升级,助力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兰州市要全方位提升省会城市的发展质量,重点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把兰州建设成为更加和谐、包容、有活力的省会城市。县域城市要以突出品质、品位、品牌为抓手,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填平补齐、多管齐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层级。

  四是增强能量。强化工业发展动能转换,全力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建成14条重点产业链;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将工业领域重点培育的产品、技术和业态列入鼓励发展名录。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促进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研发侧和落地端畅通对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充分释放科研人员活力,投身工业发展。兰州市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全面打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环境,增强“强省会”质效。各县域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约发展各类产业园区,逐步形成集群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能量与活力。

  五是做大总量。依托新型工业化,实施再度工业化,在“十四五”时期努力保持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提高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力争建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核工业、生物医药等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和若干个百亿级产业园区。科技要以产业化应用为牵引,研发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前瞻性技术,攻克一批制约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转化应用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科技成果。兰州市要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和兰州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重振兰州制造,拓展城市功能,增强创新发展能级;加快兰州—白银一体化进程,促进定西、临夏融入兰州经济圈;争取“十四五”时期兰州市的城市首位度持续保持在30%以上的基础上,不断缩小与西安、乌鲁木齐的相对差距,着力打造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城市要进一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到2025年争取有3-5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作者分别为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甘肃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原甘肃省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多管齐下加快甘肃科技创新

  梁云升

  抓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抓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我省提出的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既是甘肃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要以强科技行动为牵引,抓主抓重、多管齐下,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抓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一是持续加大对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等在甘科技“国家队”的资源投入,增强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服务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二是抢抓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契机,力争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只增不减”,在干旱气候与环境、核物理、文物保护等领域谋划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三是强力推动兰白两区赋能升级,加强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统筹,做强做大生物医药、现代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拓展军民融合、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提升支撑力和带动力。四是全力推动嘉峪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因地制宜、因园施策、赋权赋能,建设河西走廊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五是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构,重点建设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中心、多功能综合集成的科技服务平台。

  抓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一是围绕构建“1+N+X”产业发展布局体系,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技术瓶颈,建立健全“链长制”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靶向扶持“链主”企业。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掘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三是强化企业创新联合体引领辐射功能,在电子信息、动力电池、高端装备等领域,继续组建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四是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体系,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回国创业园等加快发展,全面增强孵化能力。五是探索建立金融资本支持企业创新积分制,支持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六是采取“企业出课题、高校院所搞攻关”“高校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等模式,引导科技成果向应用聚焦,聚力破解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强科技”支撑“强工业”,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攻克一批产业化工程化关键技术。一是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下,开展新能源关键共性技术攻坚行动,重点在冶金、化工、建材、交通等行业加强碳减排管理,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下游消纳产业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二是在黄河国家战略中,打造甘肃黄河科技引领高技术产业带。在5G、大数据、云计算、电子信息等数字经济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现有高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作用,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保障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重大平台项目的人才吸附功能。二是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三是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完善省级科技计划资助体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四是充分发挥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科技合作机制,推进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与省级人才计划融合互补,通过深化科技人才合作,拓宽柔性引才渠道。五是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让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作者为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

  强省会要注重增强软实力

  陈永胜

  强文化中心地位,强资源配置作用,强高等教育新引擎,强人才聚集效应,强城市治理效能。

  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中心,这就决定了我省实施的强省会行动必然是一项全方位、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强省会就是要增强省会城市的综合实力,既要强经济、产业等硬实力,也要强文化、教育等软实力。

  强文化中心地位。坚持和强化兰州作为全省文化中心的核心职能,这既是对已经形成的全省文化中心地位的延续,也是兰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要积极谋划兰州的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省会城市凝聚示范、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的功能,倡导和鼓励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服务全省文化需要,不断提高文化辐射力。

  强资源配置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学配置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发展布局,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如四川和山东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增强省会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综合承载力后,不仅提升了人口总量和经济体量,也提高其辐射带动作用。我省也应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对省会兰州进行资源、产业整合与空间重组,以便其更好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作用。

  强高等教育新引擎。省会兰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60万,有中科院兰州分院等国家重要科研院所,还有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和多所省属高等院校,有很好的科教资源和实力。教育部在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中,提出要以兰州为战略支点打造西北高等教育新引擎。我们要积极响应决策部署,努力将兰州打造为振兴西北高等教育的“一支点、四中心”,即:使兰州成为振兴西北高等教育的战略支点,将兰州建成西北人才培育中心、智力汇聚中心、科技创新和转化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充分激发新引擎的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引领作用、提升能力作用,厚植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强人才聚集效应。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内在要求。省会兰州要强化政策引导,在招才引智、服务人才上持续发力,汇聚各类人才,释放人才效应。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发展需求,设立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专项计划,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承担重要科研项目,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抓好人才引进培育管理服务工作,让各类人才感受到兰州和甘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诚意与决心,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兰州、到甘肃发展成才、建功立业。

  强城市治理效能。强省会还要在城市治理效能上发力。只有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治理效能、彰显情感温度、凝聚治理合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兰州已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对兰州城市治理水平的认可,下一步还要在温度、精度和效能上持续下功夫。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城市治理才能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度,需要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把城市治理的成果落实到群众切身感受上,落实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着力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增加文明城市的智慧成色。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校(院)委委员、教务处长、教授

  着力培育县域经济产业体系

  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县域经济课题组

  重新审视现有的县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实施强县域行动是推动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以培育县域经济产业体系为抓手,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重新选择现有的县域产业。要着力扭转县域产业过多过滥,“贪大求洋”“大而全”“小而全”的不良倾向,避免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县域产业选择倡导“1+N”产业体系,县委县政府在每一个产业培育周期内,因地制宜、自主选择一个主导产业作为全县的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大做强做优一个主导产业后,可选择与培育下一个主导产业,推动形成“1+N”产业体系,即“一个主导产业+N个潜在的培育型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现代农业应成为我省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基础。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五是推广和深化“三变”方案。六是更好地发挥农(牧)业保险的作用。七是大力发展河西戈壁农业。

  以园区建设的提质增效为载体,落实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立县或工业强县应成为我省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是学习借鉴沿海发达省份政府通行的“双手供地”的“潜规则”做法(即大幅度提高商业地产价格,大幅度降低工业地产价格)。二是创新性发展“飞地经济”。三是申报出口加工区、公用型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是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经济强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主,我省发展不足的县域(建议以全县规上企业低于20个为基准)要注重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建链”,树立力求项目“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的“非产业链招商”理念。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一是抢抓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重大机遇,加大省际跨区域合作的力度,主动对接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跳出县域看县域”“跳出县域发展县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一主多元、宁缺毋滥,镶嵌分布、错位发展,从全省、全国、“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世界的战略高度选择主导产业,同时兼顾特色优势产业与富民产业。三是鼓励跨县域(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低于100亿的县)联合起来整合资源,共同选择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课题组成员:聂佃忠、滕海峰、马应超、赵前前、温煜华、刘燕平

  执笔人:聂佃忠,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抓好实施强工业行动的着力重点

  王 伟

  着力提升工业供给体系质量,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落实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实施强工业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确定工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要求,要结合当前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准着力点,以“强工业”为突破口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工业供给体系质量。集中力量提升中高端供给能力、价值创造能力、核心技术掌控能力、绿色发展能力、生产力布局调控能力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求、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产业供给体系。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高质量标准供给能力,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和改造,加强合作,引领带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品牌建设,弘扬品牌文化,培育优质品牌形象。

  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落实“1+N+X”政策体系和14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为抓手,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重点谋划实施一批石化、有色、钢铁、煤化工、新型化工等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按照“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运造”同步发展的思路,谋划布局清洁能源、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等项目,加快一体化能源开发建设。着力发挥我省装备制造产业战略作用,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需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落实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要着力促进工业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 “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调整供求关系,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建设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坚持不懈培育和壮大新材料、中医药、文化旅游、绿色生态、新兴数字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我省在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的投资积累还不够,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持续发挥投资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功能、强后劲、促协调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要聚焦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和民生保障等短板领域,进一步发挥有效投资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要着眼于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着眼于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增强新产业新业态顺应新需求新模式的能力。要着眼于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加大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实现提升跨区域协同水平和保障生态安全等重大目标。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一级巡视员、省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赓续百年初心 凝聚奋进力量——嘉峪关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赓续百年初心 凝聚奋进力量——嘉峪关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 坐在盆里的小雪人结晶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深爱 坐在盆里的小雪人结晶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深爱
  • 张掖:新能源建设正当时 张掖:新能源建设正当时
  • 金昌:转型发展强“龙头” 金昌:转型发展强“龙头”
  • 【网络中国节·元宵】小陇陪你聊元宵 【网络中国节·元宵】小陇陪你聊元宵
  • 甘肃省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千亿元 甘肃省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千亿元
  • 甘肃省“放管服”改革呈现十大亮点 甘肃省“放管服”改革呈现十大亮点
  • 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一百六十三次常务会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研究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一百六十三次常务会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研究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第二届残疾人“永远跟党走”网络
2   【新春新气象】厂房屋顶建光伏 减碳降
3   2022年甘肃省高考补报名2月21日开始
4   兰州市残联2021年特色亮点工作
5   赓续百年初心 凝聚奋进力量——嘉峪关
6   【智库建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
7   甘肃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8   庆祝中国与墨西哥建交50周年 城市灯光
9   蒋录基赴白银协调国家冬残奥越野滑雪和
10   甘肃七县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
11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
12   汇聚网络战“疫”的磅礴力量——兰州市
13   定西市人民医院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公开
14   【新春走基层】白银景泰双墩村:干净整
15   聚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定西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