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说·飞天网评】“如意”借“冬”风 掘金冰雪热
这个春节期间,甘肃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冬奥文化、冰雪文化与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冰雪旅游产品在此次假日亮点纷呈,各大雪场人气兴旺。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这个春节期间,甘肃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冬奥文化、冰雪文化与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冰雪旅游产品在此次假日亮点纷呈,各大雪场人气兴旺。武威乌鞘岭、塔儿湾,兰州龙山国际滑雪场、兴隆山滑雪场等滑雪场人气爆棚。节日期间,全省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
甘肃滑雪爱好者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与激情 丁凯 摄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亮点纷呈的冰雪旅游产品功不可没。定西、临夏、平凉、张掖等多地,都推出多项富于当地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冰雪观光令人赏心悦目,滑雪滑冰让人乐在其中。游客在兴味盎然的冰雪运动中愉悦了身心,地方则盘活独特资源搞活了假日经济,这都让冰雪消费成为这个春节的消费热点。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着各项赛事高潮迭起,人们关注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持续高涨。
冬天,本是万物萧索的寒冷季节,但因了冬奥会,因了冰雪运动,人们发现,在一望如垠的滑雪场,在平坦如坻的的溜冰场,原来也可以通过运动,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活力四射的身体与严寒的大地,形成一种张力,带给人们独特而欢畅的体验。
近年来,甘肃的冰雪运动可谓方兴未艾,热度持续升温。在竞技方面,虽然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势头是好的。为夯实甘肃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基础,培养冰雪本土人才,全省组建多支冰雪项目青少年业余训练队,在几十所中小学开展冰雪项目体育课培养后备人才,组成冰雪运动本土人才队伍。在大众体育上,通过举办各项赛事活动,带动了上百万人参与冰雪运动。
孩子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体验滑雪运动。丁凯 摄
甘肃虽然不像东北那样,每年有长达四五个月的冰期,但相比于南方省份,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经济的优势是明显的,前景是广阔的。例如,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目前已是西北地区规模较大、设施较为齐全的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硬件设施和后勤保障水平达到国际比赛标准。在兰州,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人员参与的造雪、保雪、储雪等雪务保障工作已能够满足北京冬奥会的多项赛事需求。目前,这个团队打造的储雪方案已在国内多个滑雪场进行了技术示范。在全省就近推广这项技术,无疑会突破季节对开展冰雪运动的限制。
自2005年甘肃省第一家滑雪场——兴隆山滑雪场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建成,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滑雪场19家,滑冰场(馆)6家,俱乐部9家。和政县松鸣岩国际滑雪场、兰州新区冰雪运动员训练中心、永昌县南坝滑雪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滑冰场、武威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冬日里,人们尽享冰雪运动带来的欢乐与激情。欢腾的场景,成为凛冽寒风中一抹亮色——冰天雪地,原来也可以火热起来。
游客乐享冰雪迎冬奥,陇原冬天“热”起来。杨艺锴 摄
当然,要让冰雪运动“出圈”,让其成为更多人热衷的时尚运动,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冰雪运动受季节、地域、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要从少数人参与的小众运动,推广普及成为普罗大众广泛参与的运动,就要着力发展冰雪经济,走产业化之路。从产业视角看,冰雪经济涉及体育娱乐、配套服务、基础设施、装备设备、交通物流、文化旅游、食宿购物等诸多环节,带动能力之强,可与其他产业等量齐观。激发出“冷资源”的“热效应”,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当下,甘肃冰雪经济大多尚以短暂体验为主,人们自驾去雪场玩上半天就返回。如果重视冰雪经济消费所具有的多样性和高关联度,做好“冰雪+休闲”“冰雪+文化”“冰雪+康养”“冰雪+培训”等跨界融合这篇大文章,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冰雪品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甘肃冰雪这一白色资源的红利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冬奥赛场上,各国运动员们激情四射的竞相角逐,中国冰雪健将们技压群雄的魅力展现,彻底点燃了人们的热“雪”激情,相信这会推动更多人们走向冰场、走进雪场。乘冬奥之风,逐甘肃冰雪之梦,正当其时。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