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北京“兔儿爷”遇上冬奥会、冬残奥会:藏不住文化对体育的美好祝福
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张可月)冰雪冬奥,文明互鉴。近日,北京市文旅局配合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在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进行非遗展示。在北京冬奥村的“文化中国”展览中,近300件极富中国文化特色和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非遗展品,用“情”传递文化温度,彰显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魅力。
众多精美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但老北京“兔儿爷”以其鲜艳明丽的色彩、独树一帜的造型,格外惹人喜爱。“金盔、金甲、捣药杵、山形眉、三瓣嘴,身后一杆靠背旗……”展柜边,一位穿着朴素的老爷子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一遍遍讲述着“兔儿爷”的故事。“不是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就是‘兔儿爷’。老北京理儿多,讲究多,中秋节前请‘兔儿爷’,是北京独有的风俗、习俗,和北京的地理、文化有关。”参观的人们津津乐道,原来他就是国家级泥彩塑北京“兔儿爷”代表性传承人——双彦。
双彦讲述“兔儿爷”的故事(央广网记者 张可月 摄)
双彦绘声绘色的介绍,将众人的注意力齐齐吸引到前排的“骑象兔儿爷”上。“‘骑象兔儿爷’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谐音意头,‘骑象’和‘气象’发音相似,‘象’又和‘祥’同音,顾名气象万新。希望所有冬奥健儿在紧张的竞技比赛中平安吉祥,能有更好的成绩发挥。”
展品介绍牌上,“兔儿爷”被翻译为Rabbit Doll,但双彦告诉记者,要想了解“兔儿爷”,只有北京话才对味儿。“兔儿”音调向下,“爷”音调向上,既不是“兔儿爷儿”,也不是刻意强调“儿”的重音,读成一字一顿的“兔”“儿”“爷”。
除了发音,“兔儿爷”的性别也值得一谈。“并不是所有的‘爷’都是男性。”那么为何不叫“兔儿奶”“兔儿姑姑”呢?双彦接着说,“中国人讲辈分,讲伦理,单身且身份尊贵的女性称之为‘爷’。传说‘兔儿爷’是广寒宫的玉兔,有一年民间闹瘟疫,无药可医,嫦娥派玉兔下凡解救百姓。由于玉兔是女儿身,不好单独抛头露面进入陌生人家庭,就到寺庙借了韦陀菩萨的金盔金甲,装扮成男子,挨家挨户去送药。‘兔儿爷’是女儿身,这满足‘爷’的第一个条件。而她又家喻户晓,是每家每户的吉祥物,‘爷’这个称谓便当之无愧了。”
“兔儿爷”的坐骑颇有讲究,简单概括就是“吉祥”“瑞兽”。桃代表永生长寿,牡丹代表花开富贵,葫芦、莲花等都是吉祥的象征,而常见的老虎、狮子、麒麟、大象、梅花鹿都是瑞兽。双彦带来展示的“兔儿爷”里,“骑虎兔儿爷”个儿最大。老虎的眉毛眼角彩绘了四只变形的蝙蝠,加上老虎是兽中之王,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一“福”,因而寓意五福临门、吉祥如意。
参与展示的“兔儿爷”(央广网记者 张可月 摄)
喜迎冬奥、冬残奥,双彦还专门打造了一樽“滑雪兔儿爷”,俯身前倾、栩栩如生,甚是灵动可爱。保留传统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进行具有现代感的变形,“兔儿爷”与冬奥、冬残奥元素成功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遗憾的是,由于双彦身体抱恙,目前还未给作品上色,没能陈列展览。
双彦展示未完成的“滑雪兔儿爷”(央广网记者 张可月 摄)
“‘滑雪兔儿爷’是创新,但创新要尊重传统,要原汁原味,不能闭门造车。”市场上的“兔儿爷”,有的背后四杆旗,有的做成十二生肖系列,骑着龙。对此双彦直言,这些“兔儿爷”美曰其名为创新,实际上是走样了,变味了,老百姓不认了。“相传‘兔儿爷’送药解救百姓后,到寺庙还衣服时,累倒在寺庙山门外的旗杆下,所以旗杆代表她的出处,不能说改就改。骑龙也是不对的,龙是帝王的象征,中国人也习惯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兔儿爷’自然不可以骑龙。”
如今,“兔儿爷”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承人双彦始终坚信,“兔儿爷”的民俗价值远远高于她的外观价值。冬奥会、冬残奥盛会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文化艺术品,也深藏中国人民的美好祝福。
相关新闻
- 2022-01-15“抗疫一线就是最好的思政课堂”——战“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 2022-01-15陕西西安多地调低风险等级
- 2022-01-15“用我们家最大的锅,让他们吃饱吃好” 疫情下的这家人温暖街邻
- 2022-01-15保配送,守家园,他们战“疫”一线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