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年轻人,就要往前冲”——“95后”舱长的抗疫故事

21-10-27 16:16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张兰琴

  “年轻人,就要往前冲”——“95后”舱长的抗疫故事

  佟锦媚(左)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外用对讲机与舱内同事联系(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紧张忙碌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内,1996年出生的佟锦媚穿梭在气膜舱内,用对讲机不停地与工作人员沟通核酸检测进度和注意事项。

  佟锦媚来自沈阳,是此次驰援兰州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白班舱长,带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团队承担核酸检测工作。

  从样本接收到试剂准备,再到样本加样、提取和点样,最后是核酸扩增和结果分析,实验室的整个流程,作为舱长的佟锦媚都了如指掌。“这里的年轻人都很拼命,现在任务繁重,实验室的64台PCR扩增仪24小时运转,就是为了争分夺秒和‘病毒’赛跑。”佟锦媚说。

  今年以来,佟锦媚已经参加过广州、南京、张家界、厦门、哈尔滨等地的一线抗疫任务。支援兰州之前,她刚刚结束哈尔滨的抗疫任务返回沈阳的家中,当得知兰州需要支援时,她又第一时间报名。

  提到愿望,佟锦媚说:“等疫情结束,有时间休息了,我想把曾经支援和守护过的城市再认真走一遍。”

  佟锦媚(左)和同事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外的耗材区用电脑查看防疫物资领取情况(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外查看清点防疫物资(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左)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的通道做进舱前的防护准备工作(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确认样本编号(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工作(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扩增分析区工作(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右)和同事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扩增分析区工作(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扩增分析区工作(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查看试剂(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右)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试剂准备区询问工作进度(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左)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工作(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佟锦媚从“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旁走过(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