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巷道镇:人才振兴培沃土 巧手匠心释百态
见到曹文学,是在九发职业培训学校楼下的工作室,展台整齐排列,惟妙惟肖的老叟孩童、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仙风道骨的佛祖菩萨,这些黄泥巴捏造而成的艺术作品神韵兼备,而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品,都出自巷道镇元兴村泥塑手艺人曹文学之手。
今年52岁的曹文学是高台县泥塑佛像艺术传承人之一,已经做了三十多年泥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从小就在绘画方面展现了惊人财富,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他如愿成为一名“手艺人”。一台旧缝纫机改造成的工作台、几件简单的自制工具、一堆再常见不过的泥巴,构成了泥塑艺人曹文学的工作台。走进他的工作室,他正在完成泥塑“敦煌飞天”的收尾工作,前期的捏制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到这一步时,已经标志着这件作品即将完工,面部形象细腻、神态优美的飞天女神格外生动。
提起泥塑,曹文学滔滔不绝,几十年来扎根于民间艺术土壤,一双巧手精心塑造,一腔热血精彩呈现,化腐朽为神奇,将一团团普通的泥胚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刻刀在他手中灵巧游走,画笔在他掌上自由摇摆,从形象设计到手工捏制,全都由他一人完成。据曹文学介绍,捏制过程中最难的其实是表情的塑造,这个部分需要反复琢磨,五官比例要协调、表情要憨态可掬,表情塑造是个细活,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
2000年起,曹文学在几位民间泥塑大师的指导下对泥塑艺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学习和深造,并参与了众多寺庙的佛像修复重塑工作,近年来他开始醉心于民俗生活场景的创作,他的作品没有特定、鲜明的主题,仅仅反映一个日常动作、一个生活细节,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在曹文学的作品类型也从单一泥塑转变为浮雕、大型雕刻等,罗城镇中华谚语殿堂里的大型浮雕《大禹治水》就是他引以为傲的转型之作。
“我希望在借鉴传统技艺和形式的基础上,再创新一下,我也在一直学习,想让作品更有趣一点,变成年轻人最喜欢的东西,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对泥塑的热爱,曹文学不断创新创作理念,所创作出的作品也更加精彩,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观赏、购买。
一捧黄土释百态,结缘泥塑三十年。凭着热爱与执着,手中创造出来的泥塑作品越来越多,从生活中来、到艺术中去,让人徜徉在艺术的海洋,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传统文化的洗礼。2019年,曹文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高台能工巧匠”荣誉称号,随后,在巷道镇人才工作推荐中,曹文学工作室又被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挂牌为“乡土人才工作室”,现在的曹文学,用巧手妙塑生活百态,用匠心传承传统文化。
近年来,巷道镇紧紧围绕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乡村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为全镇各类手艺人提供丰厚沃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优化人才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基地建设,全力念好“人才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通讯员 盛潇 图/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尹弘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 牢记初心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积极主动作为 用组织信得过群众看得见的工作实绩诠释责任担当
- 任振鹤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作辅导报告时强调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甘肃省各市州党代会聚焦
- 【甘快看】新时期“如意甘肃”这样描绘 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炉
- 【甘快看】民勤大坝镇:种下“致富果” 齐心奔小康
- 【我为群众办实事】平凉灵台:智慧赋能提升公安战斗力
- 片警王琼用“鬼点子”打造平安社区
- 【甘快看】全国前列!今年1至10月 甘肃办理行政柔性执法案件21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