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积石山:民族团结“金种子”结出甜美“幸福果”
原标题:积石山:民族团结“金种子”结出甜美“幸福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兰天
位于临夏州西北角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我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全县有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回族、汉族、土族、藏族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4.9%。
今年,积石山县将迎来建县40周年。过去,由于历史、自然、交通等原因,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积石山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攻坚措施,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4年到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18825户8.6万人下降到630户2821人,贫困发生率从36.36%下降到1.15%,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如期实现了脱贫目标。如今,积石山县各族人民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继续发挥当地优势,接续奋斗,努力走出一条民族地区快速发展之路。
从“糊口手艺”到“非遗传承” 小腰刀见证大发展
初秋,空气中已经带着丝丝凉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临街的一家腰刀店里却热意十足,42岁的马尕主麻正在指导学徒打制腰刀。
“铛、铛、铛”,随着一阵阵富有节奏的金石碰撞声,一把优质的保安腰刀已见雏形,马尕主麻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从前,打制腰刀是我们养家糊口的手艺,一家人吃饱饭都靠它。”马尕主麻告诉记者,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在忙着打制腰刀。后来,随着逐渐长大,他对腰刀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跟着父亲学做保安腰刀,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2018年,马尕主麻成为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谋生技艺到文化传承,马尕主麻感叹变化太大:“再也不用为了吃饱肚子才打刀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安腰刀已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在马尕主麻等保安族腰刀匠人的带动下,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扶贫就业工坊、保安族腰刀传习所挂牌成立,保安腰刀已经从本土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通过腰刀产业增收致富。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积石山县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入学的政策,为均衡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免费入学这项好政策为积石山县的教育提供了巨大支持,教师积极教,家长认真供,孩子好好学,教育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说。
董彩云告诉记者,她深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立志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从1981年积石山建县到现在的40年,积石山县教育的变化,董彩云最有发言权。
“不会再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董彩云说,现在积石山县各个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积石山县的孩子们已经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将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代代延续。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关家川乡关集村11个社373户1677人,有回族、土族、藏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汉族等7个民族。如今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团结奋斗谋发展。然而在2013年以前,关集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今年54岁的马文志在关集村当村主任已经8年,是土生土长的关集村人。他说,以前制约关集村发展的除了自然因素之外,如何让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是最大难题。
马文志说,问题的产生与各民族群众之间缺少沟通、缺乏了解有关。发现这一症结,马文志就带头到各民族群众家里串门子、拉家常,谁家有了难事,他也是带头去帮助解决。时间不长,村子里各民族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每到年节时,村民们互相走动过节,气氛格外热闹。
“以前群众收入比较少。”马文志说,经过这几年县、乡的支持,关集村大力推动劳务输转,现在全村的劳务输转率达到91%,群众的收入有了明显提升,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改善。
“群众生活好了,大家交流多了,矛盾也就少了。”马文志说,“都是一家人,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才是硬道理。”
相关新闻
- 2021-08-29甘肃“双低油菜之乡”收获忙
- 2021-08-26临夏州永靖县组织油画家在炳灵寺景区采风
- 2021-08-26临夏州临夏县:消防应急演练筑牢防火墙
- 2021-08-26临夏州康乐县举办油菜机械化收获演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