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小康圆梦·看甘肃】依托农业打造旅游乡村 靖远县东湾镇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2021-08-25 17: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瓜园村的瓜园鱼池

  本网记者 张振宇? 程健 任磊 文/图

  入秋时节,从兰州沿黄河一路北上,140多公里处,两岸绿油油的稻穗在秋风的吹拂下翻着滚滚麦浪,与奔流向北的黄河遥相呼应,一片美景,煞是好看。

  这里,便是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又名“稻香村”)。

  登上瓜园村村口的观景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巨大字样在稻田里呈现,由100、1921、2021、党徽组成的图标与其合为一体,构成一幅大型的田园巨画,吸引着众多游客以及直播网红来这里观赏打卡。

村口的稻田巨画

  信步瓜园村,在高耸出墙的向日葵带领下,小巷两边的各色花儿争先怒放,似在向路边的人诉说着它们无尽的幸福。

  清澈的黄河水在路边蜿蜒的小渠里流淌,垂柳轻抚着玉米穗一并欣赏着乘凉的老人们在棋盘上厮杀。假期里的孩童们,则追逐着飞舞的蝴蝶。也有学子坐在家门口,朗读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有顾家善,下有瓜园村!”一派美景,令众多游客赞不绝口。

  据瓜园村专职书记党兆丰介绍,瓜园村现有560多户2300余人,自包产到户以来,这里的群众就以种植稻米为生。

改造前的村道

  起初为“浪稻子”(将种子洒到地里),亩产仅有三四百斤,产量不高,米粒很小,对于人均2-3亩地的村民们来说,仅为一年的口粮。1995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到瓜园村视察,给村民们带去了日本秋田县的“旱育稀植”技术,自此,亩产提升到了1000到1500斤,村民们的日子逐渐走向幸福。

  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种子质量降低,苗木分叶、变灰严重,产量逐年走低,加上外出务工收入丰厚,稻田慢慢撂荒,村民长期在外,村庄走向落败。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开启了瓜园村的新纪元。

改造后的村道

  去年5月,政府在瓜园村投入1200余万元,打造乡村旅游,又脏又乱、泥泞不堪的村道变了模样,破败的村落随着一期工程的结束焕然一新,变成了如今能看到的这一幅乡村美景。

  特别是村口的稻田巨画,是村集体于今年4月份开始,流转村民的300亩稻田,交由靖远东湾特色小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打造。

  与瓜园村隔河相望的三滩镇农业技术员何璞瑜告诉记者,20多年的农业技术员经验告诉他,这一带稻米种植最好的前景就是集约化。

瓜园村连片种植的稻米

  “流转稻田的目的是改良品种,走集约化种植道路。”党兆丰说,引进新品种,用复硒肥种植,打造“复硒大米”品牌的同时,开辟了8亩试验田,以不施肥料、养殖虾蟹的方式,测试“生态共生系统”来种植大米。在集约化种植试点的基础上,从宁夏引进彩色稻苗造景,将稻田打造成可供观赏的农田。

  下一步,瓜园村将开启二期工程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留住游客、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让这里变成真正的乡村旅游胜地、游客流连忘返的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集约化种植、水产养殖、开办农家乐……如今,瓜园村已然走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沿,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群众幸福美好的日子正在大踏步走来。

  而这,只是东湾镇打造特色小镇的一个缩影。

村内美景

  东湾镇镇长吴德民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随着杨柳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全镇1476户6150人贫困人口全部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截止2020年底,东湾镇工农业总产总值达到7.2亿元,粮播面积达到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58万公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末的8803元提高到“十三五”末的12997元,是2015年的1.48倍。

  特别是近几年成功创建的水岸三合AAA级旅游景区,旅游收入较十二五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可以说,东湾镇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东湾镇打造休闲名镇

  下一步,东湾镇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同时,充分利用瓜园村、东湾村等5村列入省市县乡村建设示范点的机遇,以“稻香村瓜园”建设为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宿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市休闲名镇。

  吴德民说,目的就是将水岸三合、稻香村瓜园、法泉寺等景区融合一体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