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馆藏柳毅传书镜,折射出金国人深度汉化的史实
原标题:天水馆藏柳毅传书镜, 折射出金国人深度汉化的史实
天水市博物馆藏“柳毅传书镜”
武威市博物馆藏“柳毅传书镜”
民间收藏金代“柳毅传书镜” 铭文“洪都何德正造”“寓居长沙”
铜镜又称“鉴”或“照子”,它萌芽于夏,兴起于战国,盛行于汉唐。自唐末以来,铜镜开始衰落,北宋略有复兴,南宋继续衰落。然而与南宋对峙的金国,自建立后,采取“实内地”的政策,将中原内地的大批匠人迁至北方,积极吸收汉地文化,在铜镜制作上异军突起,这些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图案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在天水市博物馆里,就收藏着一枚金代“柳毅传书镜”,十分精致。而这枚镜子的背后,折射的却是宋金时期,金国人被深度汉化的历史。
金代柳毅传书镜
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藏着的一枚金代“柳毅传书镜”,镜面为圆形,圆钮,以钮为限,可分为上下两部分,钮及其以上为陆地,钮下为河水。陆地上,沿着镜缘左侧伸出一株大树,树下一男一女。女子衣带飘拂,男子面向女子,身子微向前倾,双手拱起,男女互作倾诉姿态。右侧一人牵马,马头向钮。树下草地上几只羊徜徉着,其间有一方框铸有铭文“河中府马家白同镜”。下部分河水中波涛翻滚,两条鱼在嬉游。铜镜素缘,直径17.2厘米,重550克。2002年5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该文物为国家三级文物。虽然这件文物级别不高,但是却非常有趣。
“柳毅传书”的故事发生在甘肃陇西一带。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神话故事之一。最早反映“柳毅传书”的文学作品是唐传奇小说《柳毅传》,见于《太平广记》,出自唐人陈翰所编《异闻集》中,由李朝威撰写。
《柳毅传》写的是落第书生柳毅路过泾河,遇见洞庭龙女牧羊荒郊。龙女自述在泾河夫家备受虐待,请求柳毅传书解救,柳毅慨然允诺。龙女得救后思慕柳毅,后经许多曲折,二人终于结为美满夫妇。柳毅传书故事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俊逸的风神。情节也离奇曲折,富有戏剧性,自唐代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天水市博物馆藏“柳毅传书镜”体现的正是龙女得救后与柳毅依依惜别的场景。柳毅传书结良缘,有着美好寓意和文化内涵。
铜镜上铭文是何意?
这枚铜镜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上面的铭文,在镜面中间偏右,有一方框,内有“河中府马家白同镜”八字铭文。铭文中的“同”通“铜”。“河中府”这显然是个地名,在哪里呢?
河中府始置于唐代开元年间,据《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十九地理二》记载,河中府属河东道。河中府之名最早自唐代开元年间出现。
在宋金时期,河中府又经历了数次变动。《金史》记载:“河中府,散,上。宋河东郡。旧置护国军节度使,天会六年降为蒲州,置防御使。天德元年升为河中府,仍旧护国军节度使。大定五年置陕西元帅府。户十万六千五百三十九。县七、镇四。”
由此看来,历史上的河中府就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一带。
铭文中的“马家白同镜”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指的是此镜为姓马的工匠或作坊制造。
金代对于铜器的铸造,国家是严格控制的。这要从金代的“铜禁”说起,其原因是金代的铜十分匮乏,再加上边患较紧,就连皇宫中供奉祖先的祭器也不得不使用陶器代替。金代对于铜器铸造要求也十分严格,特别是对铜镜的铸造要求更甚。《金史》载:“(大定)十一年(1171)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直(值)之半。”但在民间却是有禁不止。《金史》又载:“(大定十一)十一月,上谕宰臣曰:‘国家铜禁久矣,尚闻民私造腰带及镜,托为旧物,公然市之。宜加禁约。’”其后历代皇帝都把禁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代铜镜主题纹饰十分丰富,虽有不少仿汉、仿唐、仿宋之作,但也有创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见的金代铜镜有双鱼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等,其中以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且由于禁铜政策的实施,金代铜镜必须经官府检验、签押后才能流通,因此以纤细清晰的字体契刻官府验记和押记,是金代铜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马家铸镜有可能是被官府认可的铸镜工坊之一,河中府马家是金代铸镜名家。由此断定,天水市博物馆里的这枚铜镜,出身“名门”。
金人铜镜为何铸汉地故事?
金代“柳毅传书镜”属于人物故事镜。宋金时期故事镜传世和出土的比较多,主要以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神仙故事为题材,采用粗线条画法,用浮雕技法处理。诸如仙山楼阁、云中飞鹤、山谷云绕、寻仙访道,使画面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神仙意境。有的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容能从史籍记载中找到,如柳毅传书故事镜、童子攀枝镜、许由巢父故事镜、吴牛喘月故事镜、带柄人物故事镜、萧何追韩信故事镜等等,多为中原地区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被用于铜镜上,这是汉人与女真人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互相学习、互相渗透的必然结果。
金国虽然是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汉化程度最深的王朝之一。宋金时期,金国占据北方,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东北、华北、关中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金国的南部从大散关一直到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西北与西夏并立,现在甘肃的兰州、天水、平凉、庆阳等市都属于金国的地盘。金国的疆域比南宋大了许多,人口也不少。南宋人口峰值为8060 万,而金国人口峰值达56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口并不是女真人,而是北方汉人。金国入主中原之后,一直以中国正统自居,图谋统一华夏。在这样的思想认同之下,金国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都在不断汉化。
金国的汉化很早就开始了,早在金太宗天会初,就有一些女真贵族的上层人物积极主张摒弃女真旧制,全盘改用汉制。当时支持汉化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八月,以三省六部制取代自金初以来实行的女真勃极烈制度,官职彻底汉化。
不仅如此,金国中期以后,女真人改汉姓、着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朝廷屡禁不止,民族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朝廷官制、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到思想、文化、民间时尚等,金国全面汉化。
经济方面,金国的陶瓷业与炼铁业兴盛,对外贸易的榷场还掌控西夏的经济命脉,与南宋和蒙古族部落等贸易频繁。金国还形成了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金中都(今北京)、开封府与济南府等较大的商业中心,而这些地方,都是汉族人口密集地。
金国推行汉化政策,接受汉文化最快、汉化程度最深的首先是女真上层贵族社会,金国以儒家为统治思想,如同宋朝一样,尊崇儒学与孔子。很多女真贵族子弟以孔孟之徒为傲,以写诗填词为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度汉化,作为日常生活所用的铜镜,自然也就在这种大环境下迎合了人们的需求,铸镜工匠将汉地故事铸在镜子上,以迎合时代审美需求。这就是为何金代人物故事镜中,多汉地人物故事的原因。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
相关新闻
- 2021-07-13天水博物馆6件一级文物入展故宫博物院
- 2021-06-21天水工业博物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 2021-06-21天水工业博物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 2021-06-202021(辛丑)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2日在天水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