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风华百年·盛世华章】摆脱贫困 千年梦圆

21-07-01 15:1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摆脱贫困 千年梦圆

  永靖县新建北塬新农村 刘群 摄

  藏族同胞搬进了新住宅——陇南坪垭藏族乡 左竹林 摄

  庆阳香包生产拓富路 李纲陵 摄

  迭部麦捞山下扶贫车间 王力 摄

  丰收的喜悦 乔理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我省曾经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贫困像难以摆脱的梦魇,沉重地压在陇原人民的心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两州一县”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以实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为抓手,以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为举措的脱贫攻坚战,在陇原大地全面打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了全部清零达标;培育壮大富民产业,200多万农户实现增收……八年栉风沐雨,八年不懈奋斗,我省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户一策 精准“浇灌”

  我省的脱贫攻坚战,是一部战斗的史诗。回顾过去,全省86个县市区,有58个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有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此外,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就有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聚焦贫困问题,我省引航定向、把脉开方——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我省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持续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

  针对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我省把识别贫困人口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我省组织40多万名干部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完成了7262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摸清了贫困人口的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发展需求等情况,扣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在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中,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针对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我省1.1万个帮扶单位结对帮扶1.3万个村,36万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136万户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达2.2万名。一个个驻村帮扶队,成了不拔穷根绝不撤退的突击队。

  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我省一户一本账,各家不一样。聚焦到户扶持这个精准扶贫的核心,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真正下足“绣花”功夫,帮助每一户贫困户念好自家那本难念的“经”。

  按照“一户一策”,我省共制定完善了65万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同时开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同时从“一户一策”出发,我省扭住到村到户这个精准扶贫的核心,不断探索完善“七个一批”精准脱贫路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及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实行清单式管理,使行业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力量进一步聚焦扶贫对象。

  强基固本 群众笑开颜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

  东乡县布楞沟村曾经是最闭塞、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被誉为“悬崖村”,如今到处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依山而建的小康屋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松柏苍翠挺拔,平展宽阔的二级公路如巨龙般蜿蜒伸展。

  过去布楞沟村有六大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增收更难。

  “那时候我们条件就差得很,种着庄稼,一年下来(收入)就是个三五千块,日子过得紧巴。”该村村民马麦志边回忆边发出感慨,“泥土路、漏雨房、水比油贵是我们生活的写照,那时候都是泥土路,从村里步行到公路边就得一个多小时,再走到镇上办点事,来回得折腾一天。吃水就更难了,吃水要到几里外驮水吃,拉一车水仅车费要花120元。”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该村紧盯脱贫小康,兴产业、促增收、激内力,全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农家院,折红二级公路正式通车,全村群众整体搬进了崭新的砖瓦房,昔日破落不堪的布楞沟村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如今,马麦志已经在建成的新农村里生活了6年,2014年,他家吃上了自来水,通上了硬化路,6年来,家里年收入也达到了四五万元,马麦志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

  近五年,我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7.2亿元,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着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目前,重点领域所有任务全部实现清零达标,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近700万人实现居有所安,“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同时,困扰甘肃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所有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超过99%,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扶贫 绘就富民画卷

  产业富民是打开贫困枷锁的“金钥匙”。我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根本出路,以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为主的产业扶贫“四梁八柱”。

  如今,行走在陇原大地,湖羊肉牛、瓜果蔬菜、药材杂粮、玉米饲草等产业遍地开花,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合力攻坚,以“绣花”功夫绘就了一幅壮丽的产业扶贫新画卷。

  走进临洮县衙下集镇红宇村赵宗华家,他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今年的牛养得不错,马上要下牛犊了。”赵宗华说,“在村帮扶队的帮助下,我家的牛从过去的3头增加到现在的17头,每头牛的纯利润在3000元。”

  母牛下牛犊,卖牛又买牛。这两年,赵宗华养牛忙得团团转,靠着养牛彻底脱贫了。

  据悉,近年来在农村六大特色产业的带动下,200多万农户嵌入了产业扶贫大链条,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9元,较2017年增长19.2%;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8元,较2017年增长23.3%。2018-2019年,全省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劳务”脱贫的人口达131.4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76.8%。

  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各显其能,不断拓宽致富增收渠道,有效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如今,陇原大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农民增收,处处焕发着幸福生活的蓬勃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加速远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公交车摆出“100”图样 庆祝建党100周年 兰州:公交车摆出“100”图样 庆祝建党100周年
  • 酒泉瓜州县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 酒泉瓜州县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
  • 甘肃省委网信办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传承红色基因 庚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甘肃省委网信办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传承红色基因 庚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 甘肃省启动第四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甘肃省启动第四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 尹弘在甘肃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强调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优良传统 发挥先锋作用 奋力谱写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篇章 尹弘在甘肃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强调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优良传统 发挥先锋作用 奋力谱写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篇章
  • 铸就百年辉煌 书写千秋伟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铸就百年辉煌 书写千秋伟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五督导组向甘肃省反馈督导意见 陈豪主持并讲话 尹弘作表态发言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五督导组向甘肃省反馈督导意见 陈豪主持并讲话 尹弘作表态发言
  • 国家级非遗项目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落户兰州新区 国家级非遗项目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落户兰州新区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百年风华·陇原巨变】重点项目 遍地开
2   兰州:公交车摆出“100”图样 庆祝建党
3   【百年风华 奋进陇原】兰州新区 展翼腾
4   【百年风华 奋进陇原】企业发展 蓬勃向
5   酒泉瓜州县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6   【百年风华 奋进陇原】文化强省 书写新
7   【百年风华 奋进陇原】千里陇原 沧桑巨
8   【风华百年 奋进陇原】绿水青山 美丽家
9   【风华百年 奋进陇原】脱贫攻坚 胜利交
10   【百年风华 奋进陇原】科技兴陇 为民富
11   兰州市首批“乡村就业工厂”揭牌运营
12   “百年路·少年志”甘肃省中小学生红色
13   兰州市群众文艺演出亮相黄河之滨
14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博览园智能温室项目加
15   兰州新区首笔绿色项目完成认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