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行进式采访报道】八步沙: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行进式采访报道】八步沙: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六月的八步沙,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柠条、梭梭、花棒等汇聚成的沙漠林带,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为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6月15日下午,参加“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采访团的记者们一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
“这些树是20世纪80年代栽的,现在都碗口粗了,长得挺拔高大。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些在沙漠里顽强生长的树木,我心里都很感动,真是太不容易了……”八步沙林场场长、第二代治沙人代表郭万刚站在眼窝子沙治沙点的栈道上,指着不远处的榆树感慨道,当年栽植的时候,树苗还没有指头粗,如今都长成挡风固沙的绿色“卫士”了。
过去的眼窝子沙,寸草不生,黄沙肆虐,“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位年近半百的村民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带头承包治理沙漠,以“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的坚韧和执着,在眼窝子沙开启了第一代治沙人的艰辛治沙征程。
“树木长起来了,沙子被治住了,风沙线后退20公里,才有了今天我们眼前的万顷良田和美丽家园。”郭万刚告诉记者,如今在眼窝子沙治沙点已完成治沙7.5万亩,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
登上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6.4米高的防火瞭望塔,从远方的祁连山下延伸开来的绿色林带尽收眼底。同时,一块块长势喜人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让人无不惊叹。
“生态好了,风沙就少了,雨水就多了,庄稼也就长好了。”八步沙林场职工、第二代治沙人代表贺中强说,今年八步沙一带的降水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多,庄稼长势好于往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40年来,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扎根沙漠、矢志不渝、拼搏奉献,完成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创出了一条典型的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以来,八步沙林场采取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的措施,在八步沙、民调渠沿线、甘蒙省界等区域完成治沙造林10.16万亩,六道沟完成工程治沙0.7万亩,城区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完成义务压沙0.46万亩,开工建设压沙道路102公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对接合作,建成梭梭、花棒混交林2万亩,探索出一条多主体、多层次治沙新路子。
“回想40年来,我们三代人在沙漠里走过的路,有艰辛,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欣慰和骄傲。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就没有我们八步沙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郭万刚说,如今第三代治沙人开始陆续加入治沙队伍,加上治沙技术在不断改进,沙产业建设不断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下一步,我们要把古浪的沙化土地治理好,让乡亲们过上山清水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相关新闻
- 2021-06-15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事迹报告会在天津举行 李鸿忠会见报告团成员
- 2021-06-13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在天津举行
- 2021-05-21原创话剧《八步沙》在兰首演 王嘉毅吴明明陈青观看演出
- 2021-04-25楷模精神润心田 津武携手谱新篇--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走进天津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