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路 奋斗有我】脱贫攻坚党旗红——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西和县洛峪镇党委
开车进入西和县洛峪镇,沿着硬化路可以很便捷地驶到各个村庄,这些村庄虽有大有小,但村子的环境却是一样的干净整洁,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源于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
全镇累计减贫3891户17806人,3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截至2020年9月,全镇贫困人口及边缘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716元,是2013年建档立卡时2974元的3.6倍;“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多元发展拓宽致富路
2013年建档立卡以来,洛峪镇有贫困村32个,贫困发生率为53.1%,是甘肃省深度贫困乡镇。
面对发展困境,洛峪镇立足实际,按照“南椒北药,多元富民”的总体思路,依托“一村一品”产业示范点建设,着力构建“喜集片区八千亩花椒主产区,剡河流域三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牛、驴、羊、猪、鸡、蜂、高山油菜、马铃薯、蔬菜大棚、辣椒十项农业特色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1+1+10”产业布局,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特色产业带动,稳定增加群众收入。
在洛峪镇清水村万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芦花鸡放养基地里,合作社负责人张建波正忙着给鸡喂食。他说,今年芦花鸡养殖规模将达到6万只左右,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的芦花鸡肉、蛋远销广东、山东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2018年以来,全镇共投入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3110万元,累计实现分红325.6万元,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
同时,洛峪镇坚持“内强产业、外抓劳务”,积极组织开展劳务输转,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8458人,扶持引导合作社创建扶贫车间5家。2020年,全镇共输转劳动力1053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7474人,同比增长70%。

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
“村里的环境变化真大,自来水接到了家里,网络都有了,这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的生活太舒服了。”洛峪镇马河村村民袁永杰说。
近年来,洛峪镇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水、电、路、房、网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镇具备条件的农户全部接通了自来水;动力电和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37个行政村通硬化路,入户水泥路实现了全覆盖。
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行动,其中上铜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在拆危治乱工作中,全镇累计拆除危房1682户6556间,共实施危房改造2062户,实施易地搬迁393户,住房安全全面保障。
“十三五”期间,全镇实施落凤、甸沟、闫任、柏树、曹杨、马河、杨咀等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7所,建成古合、齐庄等幼儿园19所。新建村级卫生室36个,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截至2020年10月底,全镇共有农村低保户1077户2927人,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
洛峪镇党委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以“红旗支部创建”为载体,结合基层组织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专项行动,全面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示范点2个、星级党支部6个。2016年以来,累计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20个,村级班子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惠农惠民“一卡通”专项清理,全面推行驻村帮扶工作“一张清单、一本台账”管理制度,通过考勤考核、明察暗访、通报约谈等多种方式,不断传导压力,靠实责任,促使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合力攻坚。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相关规定,按照“六有四统一”要求全面保障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学习生活所需,激励全体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通讯员 马鹏洲
相关新闻
- 2021-04-08【乡村振兴看甘肃】华池:“三个一线”成为巩固脱贫成效“新引擎”
- 2021-04-08【乡村振兴看甘肃】永昌:实施“六项行动” 建设美丽乡村
- 2021-04-08【我的扶贫故事】积石山县旧城村:从凭力气赚钱到靠技能增收
- 2021-04-08我的扶贫日记|柳永明:像家人一样用心为群众办实事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