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眼界丨牛年看牛,越看越牛!
原标题:打开眼界
牛年看牛,越看越牛!
木牛拉犁
木牛拉车
春耕图
耕种图
三彩立牛
三彩卧牛
今年是农历辛丑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位数第二的牛年,牛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据说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把牛驯养成家畜,人类已经与牛相伴数千年了。牛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据《山海经》记载,炎帝牛首人身,也就是说,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的;我们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刻在龟甲或牛的肩胛骨上;早在史前时代,原始人就已用牛骨随葬,这是椎牛祭神之始。在商周之后,牛是祭祀祖先神灵最重要的祭品,被称为太牢,更不用说,牛给人提供肉和奶,牛为人耕作拉车……在中国,牛是勤劳、坚韧、奉献的象征,这就是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
牛年看牛,一起看看甘肃省博物馆的“牛”文物,了解一下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牛,有多牛!
壹
“木牛拉犁”“木牛拉车”:出土于磨嘴子汉墓的“拓荒牛”
位于甘肃武威城西南15公里处的磨嘴子汉墓群,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在磨嘴子汉墓的众多文物中,最有特色的便是汉代木雕俑,这些木雕俑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除人物外,还有马、牛、羊、狗、猴、鸡、鹅等动物,造型生动、姿态各异,简直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地下田庄。既然是田庄,怎少得了牛的存在,拉犁耕作靠牛,拉车运输也靠牛,牛是农耕社会中人们最可靠的动力,最勤劳的伙伴!且看这两组木雕俑——
一组是“彩绘木牛拉犁”,这组木雕明器由一头牛和一组木雕模型组成。这只木牛多可爱,眼神萌萌的,牛头还有点婴儿肥呢,牛身浑圆健硕,正使出浑身的力气低头拉犁,那吃苦耐劳的劲儿不愧为开拓河西田庄的拓荒牛!
另一组是“彩绘木牛拉车”,田地需要牛来开拓耕种,田庄的运输也要靠牛来完成。这只拉车牛相比拉犁牛的雕工更简单拙朴一些,不过,牛斜向伸出的尖直长角,两侧平展的耳朵,健硕的躯体、扬起的尾巴还是生动展现了其奋力向前的姿态。
“木牛拉犁”“木牛拉车”,磨嘴子汉墓这两组彩绘木雕明器生动地反应了汉代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开荒种地,经营农庄从来都离不开吃苦耐劳的牛。
贰
“春耕图”“椎牛图”:来自魏晋壁画砖的“老黄牛”
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漠上,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年-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这便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这些壁画砖生动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生活状况。“地下画廊”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曾经涉猎过一些。牛年的春天,我们就看看“春耕图”——
头顶飞过的两只燕子喻示着春天的到来,砖画右侧一棵树冠部分剥落的树不知发芽否,但一黑一白两头奋力拉犁的牛却让人感受到春耕的繁忙与生机,流畅准确的线条、简洁传神的画面、只寥寥数笔就把古代春耕的图景展现出来了。扶犁农夫高高扬起的鞭子,两只耕牛昂首向前,身后的铧犁破土前行……透过这幅“春耕图”仿佛能嗅到泥土的芳香,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希望。
叁
“三彩立牛”“三彩卧牛”:唐三彩里的“孺子牛”
大唐气象,唐三彩便是最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文化形态的艺术品。同样是用作明器的牛,磨嘴子汉墓的彩绘木牛形象简单拙朴,出土于秦安县叶家堡的“三彩立牛”及“三彩卧牛”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雍容气度。“三彩立牛”牛身肌肉发达,体形健壮,昂首挺立,短角横伸,双目圆睁,通体洋溢着健与美。“三彩卧牛”虽呈俯卧状,但却是头部高抬,双目圆睁凝视着前方,整体呈现出沉静、安详的神态。
无论是磨嘴子汉墓的彩绘木牛,还是魏晋壁画砖中的耕牛、被椎杀的牛,牛的形象或是辛勤劳作,或作牺牲被献祭,唐三彩的立牛和卧牛却是那样雍容悠然,一副富足闲适的模样,这才是盛世的孺子牛。
本版撰文/陈芊 供图/甘肃省博物馆
相关新闻
- 2021-03-01甘肃话剧《七先生》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播活动
- 2021-02-27忆秦娥·辛丑上元夜感怀
- 2021-02-25话剧《八步沙》创作研讨会在兰召开 8次打磨 剧本创作初步完成
- 2021-02-26【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陇原红色故事·昔日有你奉献韶华 如今看我绽放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