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1% 兰白“两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凸显
原标题:“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1%
兰白“两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凸显
2月4日,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召开。会议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安排“十四五”任务举措,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比“十二五”末提升4.8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兰白综合性高技术、金昌新材料、酒泉新能源、天水装备制造、定西中医药等产业集群初成规模,有力提振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科技型企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十二五”末的319家增加到1229家,科技型企业“文祥渔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凸显,兰白自创区2020年生产总值较2018年设立之初增长12.5%,兰白试验区生产总值较2014年设立之初增长76.1%。“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等科研基础设施也在此期间落地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形成新体系。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修订了科技奖励实施细则,科技奖励政策导向作用凸显。推动《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落实,以后补助等形式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对2480家奖补对象,兑现奖补资金5.3亿元。建设省级科普基地43家,举办系列科普活动。
五年来,我省持续增强科技攻坚能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首套国产碳离子治癌设备打破了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垄断,进入临床应用。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研制关键部件。离子电推进系统、国家级新品种“阿什旦”牦牛等科研成果具备较强竞争力,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修复保护、文物保护等技术处在全国领跑地位。“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研究成果荣登科学杂志2019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实施121项民生科技项目,在社区养老、城镇化建设、人口健康等领域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我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名科技工作者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
此外,我省还成立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成兰州科技大市场,形成紧密协作、互动融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直通机制,对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奖励,累计下达奖励资金20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券,投入资金7855万元,对技术转移服务等进行支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修订《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促进技术市场繁荣,“十三五”期间,全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924亿元,比“十二五”增长96.1%。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构建多元平台载体,人才引育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水平,五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项,获资助经费16.7亿元。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布局杰出青年基金、基础研究创新群体。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274项,资助资金1.1亿元,成为全省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争取科技部“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资金1.4亿元,选派6474名(次)科技人员到受援县开展科技服务。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4600余人(次)来甘工作。引育举措形成的科技人才增量,对冲了科技人才流失,2019年全省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4.6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12.9%。
今年我省科技工作的具体目标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0.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250亿元。“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主要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进位;创新甘肃建设进入新阶段,建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
相关新闻
- 2021-01-05【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实施棚户区改造82.76万套
- 2021-01-05【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实施棚户区改造82.76万套
- 2020-11-30【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用得上 用得起 用得好 电信普遍服务惠及乡村群众
- 2020-11-23【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甘肃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