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国记协用心用情助脱贫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国记协用心用情助脱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冬日里,没有下雪的文县碧口镇也格外寒冷。
11月25日,中国记协派驻该镇何家湾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晓明,冒着严寒来到二社的碧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董文勤商议合作社来年的发展事项。
董文勤早些年是村上的贫困户。为了摆脱贫困面貌,他曾四处打工挣钱。而他的老家——何家湾村位于大山深处,这里花源遍地且没有污染,是发展养蜂业的一块宝地。
两年前,董文勤将回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宋晓明。2019年3月,两人共同前往四川成都,考察当地蜜蜂养殖市场,实地学习养殖技术。
驻村帮扶以来,宋晓明摸索出一个道理,要想真脱贫,就要让乡亲们掌握技术特长。于是,他决定发动村上有致富想法的带头人,会养鸡的帮助建个养鸡场、懂网络的帮助涉水电商……
宋晓明告诉记者,光靠送慰问金是不能解决脱贫问题的,还得靠产业。
宋晓明每次来合作社,都会带一些养殖书籍,和群众探讨致富办法。
驻村以来,他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何家湾村,实地讲解高优嫁接核桃养护技术,培训技术人员29人次;组织何家湾村及周边乡村有意愿开设电商的农户20人参加“中国记协助力文县电商扶贫培训会”,学习电商入门知识和技能;组织何家湾村有养殖中蜂意向的35个农户参加由中国记协主办、文县碧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办的“何家湾村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
同时,联系中国记协以消费扶贫的方式采购何家湾村3家合作社的农特产品共计18.6万元,董文勤等一众乡亲如愿实现脱贫。
坚守在扶贫一线的,还有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戎昌海。2018年秋天,他踏上了文县的土地,挂职担任文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跟他同行的,还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组成的“强‘四力’助脱贫攻坚”采访组。
一周时间里,他们背着各种装备,行走在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间,用1900多条“冒热气”的报道和1.7亿的阅读量,将陇南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介到全国,将陇南脱贫攻坚的艰苦努力和成绩传播出去。相关报道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自豪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当地脱贫攻坚带头人和“新闻扶贫”带头人的培养,是中国记协“扶志扶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2018年底,戎昌海带着首批文县干部12人到北京参加中国记协举办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培训班。
2019年,又陆续组织40余名文县和陇南市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和基层党员干部,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和新媒体培训班;同时,在文县当地开班培训新闻宣传干部40多人;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举办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6期,培训200多人次。
“在一系列培训中,普通村民、基层工作人员、乡镇干部等都是培训对象。致富技能,党群合作,如何讲好脱贫故事、宣传好脱贫政策等都是培训内容。我们帮扶干部来帮扶只是一时,当地干部才是帮扶工作真正的‘主力军’,所以我们要为当地打造一支永不离岗的脱贫攻坚队伍。”戎昌海说。
从细微处见真章,用心用情助脱贫。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国记协结合自身优势,逐步确定了以“扶志扶智”为重点,大力开展“新闻扶贫”,促进以文化扶贫、旅游扶贫、助销特色农产品、扶持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扶贫工作思路。
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中国记协先后从北京派出8批次15人在文县挂职或驻村。帮扶人员始终不间断驻守帮扶一线,在广阔的田野里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山水迢迢路遥遥,他们勇于担当,执着向前,为文县送来了温暖、送来了希望。
相关新闻
- 2020-11-29甘肃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 2020-11-29甘肃全省第一批脱贫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 2020-11-28小康路上见“薯”光——产业扶贫看甘肃系列报道之五
- 2020-11-28元古堆村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