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领头羊”
原标题:致富“领头羊”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陈勇 崔峻峰
今年40岁的侯所才,是甘南州临潭县王旗镇巴杰村广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在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侯所才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片养殖的新天地,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回乡担任“带头人”
和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侯所才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因,便辍学在家务农或去村子周边打临工。看到外出务工乡邻收入越来越好,侯所才和父亲谈了一个晚上,父亲最终同意他外出务工。
在外务工八年的侯所才,取得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级职称。可就在日子越过越红火时,老父亲突然病逝,家里“顶梁柱”的重担便落到了侯所才一个人身上。考虑再三,夫妻俩决定一起回乡,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寻找机会创业。
回村不久,侯所才被推选为巴杰村村主任。面对巴杰村“一穷二白”的面貌、村民安于现状的心态,侯所才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参观学习、开阔思维眼界,落实各项制度、村务公开透明“三步棋”,凝聚了人心,赢得了信任,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先创先试遇阻碍
经过多方考察和慎重思考,侯所才和同村5个年轻人决定通过发展养殖改变各自的生活状况。
说干就干,以侯所才为带头人,每人出资2万元,注册成立了临潭县广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里选址搭建起了3排羊棚,购买了70多只邻村老百姓准备出售的本地藏羊开始养殖。然而,由于市场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不足,一部分羊出现生病死亡的现象。藏羊的养殖在当年无法实现销售,合伙人见不到回本的钱,就开始打退堂鼓,提出把剩余的羊卖了把钱分了,减少损失。合作社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侯所才的致富梦一下子滑到了谷底。后面的路怎么走,他有些迷茫了。
精准帮扶谋富路
就在侯所才一筹莫展的时候,2017年9月,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了巴杰村,在县乡领导和包村干部的鼓励下,侯所才的脱贫致富梦想重新点燃。
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与侯所才面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他的发展意愿和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走访和征求意见,驻村帮扶工作队初步形成了《巴杰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起步发展实施方案》,经过4个帮扶责任单位审阅研究后,决定对侯所才的合作社进行扶持,先期扶持资金26万元,以股份形式进入合作社,主要用于购入种羊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由帮扶单位出资26万元,临潭县农牧局下拨扶持资金10万元,合作社法人代表侯所才自投资金19万元,搞起了藏羊、牦牛育肥养殖,并带动44户贫困户进行发展。
养殖过程中,侯所才深刻吸取第一次养殖失败的教训,坚持科学种养,通过书本、网络、请教兽医站专业人员等方式学习养殖技术及疾病预防知识,并充分利用帮扶队送科技、送医药下乡活动虚心向省畜牧研究所的专家请教,有效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繁殖成活率。
2019年,合作社实现了对44户贫困户每户400元的固定分红及村集体经济5080元的入股分红。
辐射带动共致富
在侯所才的带动下,全村40多户贫困户搞起了藏羊养殖。侯所才义务当起了防疫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从失败中总结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养殖户,帮助他们引进良种,用自己的种羊免费为他们配种,育肥后,又和自己的羊一起屠宰、销售。
2018年以来,在帮扶责任单位和支部结对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侯所才的合作社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胆探索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先后赴合作、临夏等地考察学习。针对有些家庭劳动力不足,务农和放牧无法兼顾,或个别家庭养殖数量较少每天放牧就要占用一个劳动力的状况,侯所才提出了每只羊一年100元的寄养服务,从而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创出了就近就业、务工经商的新路子,走出了一条“发展养殖收益和经商务工两不误”的合作共赢之路。
三年来,侯所才用辛勤和汗水铺就了自己的致富人生,也践行着他那句朴实无华的话:“我有今天,正是有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和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真帮实扶,我将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