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每一处 平安每一人——天水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原标题:防范每一处 平安每一人
——天水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天水市位于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多发频发,降雨时段集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近年来,天水市自然资源局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撑起“安全伞”、筑牢“防护堤”,构建以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能力建设为主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8月11日晚,天水市中部和南部普降大雨,天水市自然资源局秦州分局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联合省地矿局一勘院等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抽调30余人,组成3个应急排查小分队,深入全区十六镇村组、七个街道办事处社区,紧盯“邻村、邻水、临路、临设”等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全面排查核查,坚决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全市累计出动1513人次,出动车辆137台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507处。
秦州区北山地质灾害区横贯秦州中心城区及近郊,有地质灾害隐患超过42处,是全区面积最大、威胁财产人口最多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灾害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在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内,分布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沟、崩塌等。危害对象主要为城区及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各类单位和市政设施、住宅小区、密集居民点。秦州区北山地质灾害治理3个项目全部竣工,综合治理后,城区北山打造成了集文化、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宜居、宜游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示范区,保护了区内5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天水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气象预测、警报设置、定时巡查,提升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在进入汛期前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灾明白卡“两卡”全部发放到位,提高了群测群防能力。同时,利用“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节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工作。
“通过应急演练,我们让群众掌握了避险的方法。如果发生了地灾,他们会懂得怎样尽快撤离险区。”天水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继明介绍,“近年来,全市两区五县都举行了突发性地灾应急实战演练,广大群众对群测群防工作很支持配合。一旦发现险情,大家就会按照规定的路线及时撤离。”
“地质灾害,关键在防。对于地质灾害,监测能实时了解隐患点的情况,预警预报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天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梁金祥介绍。
天水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会同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确定了示范社区依托城区北山为轴,选取秦州、麦积两个居民社区为实施区域,在5处重要隐患点新建专业监测预警设备的“一轴两区五节点”的合理布局。目前,启动了两个示范社区建设工作,采购了气象云图接收设备和会商设备,建成了“国土气象台”和国土—气象会商系统,增强了气象风险预警被动接收的“短板”;采购了天水市首台应急监测指挥平台,弥补了指挥车辆空缺的“空白”;先后利用两个月时间,对全市已安装的218处专业监测预警设备全面排查摸底和调试维护,加速了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的转变。
天水市建立了地勘单位对口保障支撑县区排查工作的保障机制和360余人的各县区应急抢险队伍,建成了以2164名群测群防员和226台专业监测设备为主体的群专结合“监测部”;以气象云图接收和国土—水务—气象会商系统为主体的预警会商“决策部”;以县区应急抢险队伍和对口保障地勘单位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应急调查“机动部”;以应急指挥大厅和应急监测移动车辆为主体的应急移动“指挥部”。在五县两区监测站安装了预警信息系统端口,时时推送天气预报、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和降雨实况数据,做到了市、县、乡、社区互联互通、联动联防,全面提升了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在抢险救灾中,天水市自然资源系统党员干部和地质队员们始终在灾区现场一线,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扛在肩上,为当地百姓撑起了一片平安的“天”。
相关新闻
- 2020-11-12平天高速天水段三项重点工程相继顺利完成
- 2020-11-12天水仙人崖景区打造“十里桃花”景点
- 2020-11-12天水仙人崖景区打造“十里桃花”景点
- 2020-11-11天水“维纳斯”黄金苹果荣获全国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