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智库建言】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20-08-20 08:4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智库建言】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导 读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为进一步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联系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赵昕

  电子邮箱:gsdxzkjy@163.com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精神实质

  田云鹤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深刻洞见其时代特质、人民立场、理论旨趣、实践底蕴、价值指向。

  时代特质。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直面时代之问、把握时代趋势、解答时代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作出准确定位,从时代高度和哲学维度对世情国情党情作出了科学判断,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深刻认识,对当今全球问题和人类命运给予了深度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全书所涉及的19个部分,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要的现实问题,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独特的哲学把握。

  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始终坚持的哲学立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宣示了党的初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定了党的执政自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展现了党的高度自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了党的使命担当。

  理论旨趣。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现实展开。知是基础前提,行是重点关键,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始至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实践底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基本最明显的特点。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富起来,继而能够真正强起来,除了具有先进思想的引领,还必须脚踏实地地干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必须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厚的实践底蕴充满第三卷的每一个部分。

  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既是发展水平的硬实力竞争,更是文化底蕴及价值指向的软实力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永远是我党始终不渝的价值指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尊重“世界多样性”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价值观,显示出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宏大视野,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李振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卷首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第五部分和第九个专题全面系统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思想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状态、发展过程,是以质量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的发展,是具有时代性、原创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发展目标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制约因素,以实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目标。

  从发展理念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成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从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聚焦结构和供给侧问题持续发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从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以及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发展方式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是现有发展方式的又一次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丰富发展内涵,增大GDP的福利效应,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发展结构,提高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匹配度,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发展层次,特别是产品层次和技术层次,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从发展战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涉及发展方向、目标、重点、路径的综合性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层次的全面跃升。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坚持不懈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朱彩萍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造健康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党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衡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好坏,选人用人是风向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反之,用一不肖则让贤人心灰意冷,滋生单位的不良风气,危害的是政治生态的源头。我们党历来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全方位、多渠道考察干部,见微知著,匡正选人用人导向,严防“带病提拔”,努力以用人导向纯正单位风向,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乃至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管党治党规律出发,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来抓,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自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从现实来看,一些干部的贪腐、风气的堕落、政治生态的破坏,背后根本上都是信仰信念的丧失、文化力量的缺位。因此,坚持不懈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重视培厚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土壤,以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温润滋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要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党员干部汲取精神营养,补钙壮骨,锻造坚强的政治气节;要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激发党员干部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要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庸俗腐朽文化侵蚀,固本培元、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不断充实政治文化底蕴,培厚健康的政治生态土壤。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在大局中找准定位 在大局中展现作为

  孙文鹏 赵昕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鲜明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深刻内涵,有助于精准定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与世界坐标,从而在谋事干事中胸怀大局、在工作实践中服从大局。

  战略源于大局、关乎大局,古语也讲“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已步入最为接近、最有信心、最有能力实现的历史阶段,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要致力于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所作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全局。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更加生动、鲜明的彩笔,谱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壮美篇章。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当今世界正经历的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意味着这种“变”是全方位、深层次展开的。当前,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是新时代开拓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

  “两个大局”的判断和把握中,蕴含着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但也处于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格局的演变还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人类社会面临各种严峻挑战。这种内部发展与外部变化叠加在一起,既蕴含重大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变化之中蕴藏着机遇,蕴藏着解决矛盾的“钥匙”。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树立担当精神,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我们就能转危为安、化危为机,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作者分别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教授,讲师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慕小军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推动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沉着冷静地应对“黑天鹅”,未雨绸缪地化解“灰犀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政治性任务,也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形势环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要重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正视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全球动荡源不见好转、局部风险点难以把控的状况。要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的深刻影响,时刻关注全球经济前景堪忧、国际贸易格局重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要关注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有效管控周边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要研判改革发展稳定出现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牢固树立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理念方法。底线思维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科学理念方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首先要精准找到底线,把握环境形势和潜在风险,明确底线目标;其次要坚决守住底线,分析存在的风险挑战,明确风险防控的要求;最后要奋力追求高线,立足于最低目标或最坏结果,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全面把握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领域范围。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的各项措施。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的治理体系,提升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的治理能力。要健全完善辨识风险隐患排查、威胁消除的机制,健全完善分析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的机制,健全完善风险防范、控制的机制,健全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风险防控责任的机制。

  切实强化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政治责任。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要提高科学研判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要增强组织整合能力,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