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智库建言】深化脱贫攻坚 攻克最后堡垒

19-12-06 09:5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智库建言】

  深化脱贫攻坚 攻克最后堡垒

  导读

  2019年第9期(总第48期)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对深化脱贫攻坚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向党中央和老百姓交上“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答卷。本期,我们组织了几位专家教授,就深化脱贫攻坚谈一些思考和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

  联 系 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赵昕

  电子邮箱:gsdxzkjy@163.com

  全力冲刺 攻坚克难

  王 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指导工作,在新时代甘肃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把牢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鲜明导向,全力冲刺,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聚焦深度贫困不松懈。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要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要加大投入力度,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既不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

  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衡量尺”与“任务书”。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纳入“三州三区”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极大。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我们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脱贫攻坚路上,绝大多数干部都认真履职尽责,俯下身子,抛洒汗水,真心为贫困群众打拼,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然而,也有少数干部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让扶贫政策走了样、变了形,“把好经念歪了”,不仅会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不公平问题,让钻空子者得利,导致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得不到帮助,伤了群众的心。对这类问题持续通报曝光,可以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要落实责任不松劲。实现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保证脱贫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真抓实干,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清醒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困难和挑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重点、难点、焦点,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二级巡视员、教授

  处理好六个关系

  李振佑

  深化脱贫攻坚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处理好能够通过发展生产脱贫的人口和需要社会保障兜底人口的关系。对自身具有造血功能,能够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要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传统手工业或劳务产业等,实施“造血式”扶贫。对自身失去造血功能,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要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实施“输血式”扶贫,要制定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处理好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关系。在农村贫困地区要科学区分哪些属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哪些属于私人产品?农村贫困地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由政府供给。如农村的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和通动力电、通村道路的硬化、学校、村卫生室、公共文化广场、公共文化阅览室等;还有贫困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如新农合、新农保、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对于明显属于农民自己的私人产品,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如贫困户的农活、家里的日常用品、超出正常需求的教育、医疗、修建房屋等。不能把“三保障”变成上什么学都免费、看什么病都不花钱、拆旧房盖大房住好房甚至购买商品房等。这是不可持续的。

  处理好各级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脱贫攻坚这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精准到村到户,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上级党委政府既不能事无巨细一竿子插到底,给下级党委政府不给任何创造性作为的空间,也不能只当甩手掌柜,下达完要求任务就只等督查检查;下级党委政府既不能应付工作,照猫画虎,流于形式,也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创新和搞自选动作,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于不顾。要以清单形式明确细化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责任,督促各方履职尽责、合力攻坚。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各是什么角色,各自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要有明确的界限,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推卸责任,把什么都推给市场。农村贫困地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供给。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里,发展教育、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都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发展生产、产业扶贫必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比如,贫困村贫困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政府来决定;种什么、养什么既要因地制宜,要发挥比较优势,更要考虑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要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扶贫车间作为市场主体,要按照市场规律管理和运营,而不能仅靠短期政策支持求得一时生存和发展。

  处理好脱贫攻坚内力与外力的关系。脱贫攻坚内力与外力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省内脱贫攻坚力量和省外帮扶力量的关系。全省上下既要坚定信心不动摇,精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也要深化和拓展省外对口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形成大扶贫格局。二是贫困户和承担帮扶责任的单位、干部的关系。承担帮扶责任的单位和干部,要把帮扶工作作为政治责任,不能有丝毫含糊,要动真情、用真心、出实招、见实效。贫困户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不断强化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系。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做到“两个确保”: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需要久久为功,不懈努力,要确保阶段性的努力完成阶段性的目标,要让大家看到和切身体会到阶段性的成就和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完成,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必胜的信心。如果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目标定得太高,或只有总目标和远期目标,而没有阶段性目标,可能就会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实现相应的目标,也因为一时看不到总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甚至挫伤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高度重视产业扶贫

  宋圭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

  目前,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攻克深度贫困难题,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所谓产业扶贫,主要是指在贫困地区或贫困群体中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者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机会的一种扶贫模式。在中国的扶贫实践中,产业扶贫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扶贫模式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扶贫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央布局的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工程中,产业扶贫是处于第一位置的工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为要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关键和基础举措是要发展好产业,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产业扶贫需要综合推进。要选准产业,立足长远发展,而不能只是追求短平快。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更多靠质量取胜。还要发挥好优势,把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大力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当前,一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落后,尤其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与生产组织方式落后和集体经济薄弱密切相关。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由于缺乏分工和规模效应,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弱,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另外,在促进产业的合作化、分工化和规模化过程中,一定要让贫困户真正嵌入到产业发展中,让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要让贫困户成为更大的受益者。

  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必须协调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育扶贫为产业扶贫提供重要人力资本,进而提高产业扶贫效率。另一方面,产业扶贫又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二者是一个良性互动关系。如何协调推进二者,除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外,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更为重要。

  产业扶贫还要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发展不能为了次要的财富,丢掉更重要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推进产业发展,一定要树立新的财富观,一定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起来,一定要努力推动贫困地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定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产业扶贫要考虑与城市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要与人口结构转型协调推进,要和金融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总之,产业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特别是要进一步坚持好党的领导。“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们要努力把最大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动力优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做好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抓好党建促脱贫

  张婷婷

  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担当脱贫攻坚的时代重任,担负起乡村振兴、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任务,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功能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把党建成果与脱贫工作相结合,夯实基石,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练好“内功” 强健自身肌体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堡垒功能不强、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思路不宽、办法少,新点子不多,特别是对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不到位,导致在群众中威望不高;有的班子成员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前瞻性创造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现实需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力不从心;有的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少,党组织的原则性战斗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减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根本是选准配强班子,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选人用人理念,选好配强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功能作用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位置空出、临时找人的现象。

  重点是培养帮带队伍。要抓住基层党支部这个脱贫关键,采取党委帮支部、常委帮支委、党员帮党员的办法,积极与挂钩帮扶村党支部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探索抓党建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路子,建强凝聚民心、兴业致富的一线堡垒。要围绕开展工作必备的、解决问题急需的内容,通过帮思想、教方法、传经验,做到每破解一个难题,基层党支部就学到一种思路、掌握一个方法、推进一步工作,由此激活基层党支部“造血”功能,着力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培训强化能力。要着眼提高基层党组织扶贫攻坚能力,采取案例式、菜单式、情景式的方法,加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真正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队伍。同时,发展党员要严格标准、把好入口关,党员教育要严格要求、念好紧箍咒,“对不合格党员,加强教育帮助,依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等组织处置”,确保整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建强“堡垒” 发挥功能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队伍的理想信念、政治能力、作风形象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帮、真抓真干真脱贫,凝心聚力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通过政治引领强化向心力。基层党组织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不断强化抓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凝聚群众,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通过学理论统一思想、抓教育凝聚共识,引导广大群众打牢爱党爱国的思想基础。同时,要坚持把“学与做”“知与行”“说与干”紧密结合起来,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头雁”和“主心骨”作用,通过走在前列、做出表率,把人民群众感召引领起来,激活投身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

  培育“种子” 抱团致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更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回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鲜活实践,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

  通过帮扶脱贫强化示范力。精确帮带、精准脱贫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塑造基层党组织形象的重要抓手。要持续提高带领发展的能力,积极探索找准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高效整合各类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大力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增加群众收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实施“金种子”党员带富计划,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创建党建示范基地,建立特色产业党小组,以村级党建经济合作社为平台,鼓励党员群众参与到农村产业、服务业等行列中来。要积极引导党员群众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切实使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要加强典型培育和示范带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中找位置,在奔小康中起作用,从而达到党建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服务解难强化凝聚力。基层党组织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化解群众期盼,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要着力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放下身子、迈开步子,多到贫困群众家中“走亲戚”,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家常,相互之间沟通了解、增进感情,努力形成团结融洽、生动活泼、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要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派出驻村干部,深入了解当地困难,准确掌握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各项工作做得有温度有实感。要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完善基层依法治理助推机制,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基层服务型示范党组织,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作者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

  成向东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

  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依托我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充分依托全省各级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警示教育专题片以及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资料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抓好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持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强化违纪案件的查处,真正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深入整治扶贫领域、涉黑涉恶和落实惠民政策中的腐败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当前,应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以“关键少数”的战斗性引领示范一大片党员干部的战斗能力提升,通过自省、自查的自觉行为,结合问题谈落实、整合资源搞落实、融合手段抓落实。凡是那些只表态不落实、热衷于搞舆论造势、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要严肃问责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只有这样,全面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过程就将变成党员干部“严实”作风的修炼课堂。

  健全“凝聚人心”的选人用人机制。选准、用好干部,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要严格选人用人制度,始终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为基本遵循,严把入口关、程序关、审核监督关,从源头上做到从严管理干部,拧紧“水龙头”,做到不“跑冒滴漏”。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坚决重用那些重实干、肯奉献、形象好、政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干实事、无所作为的混日子的人,做到不让扎实苦干的人吃亏,不让老实创业的人吃亏,不让坚持原则的人吃亏,不让清正廉洁的人吃亏。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