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不负厚望 砥砺奋进富民兴陇——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之际
原标题:牢记嘱托不负厚望 砥砺奋进富民兴陇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之际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这是8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时,向正在参观的游客亲切招手致意。 新华社发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这是8月21日上午,习近平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家,同李应川一家拉家常。 新华社发
本报评论员
在新时代甘肃发展进程中,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再次为我们明确了前进和努力方向,为做好甘肃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饱含对甘肃人民的深厚感情,寄托对甘肃发展的殷切希望,如温暖的春风吹拂在陇原大地。2600万陇原儿女倍感振奋、备受激励,凝聚起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全省上下万众一心、砥砺奋进,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把总书记的悉心教导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有力行动,深入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甘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千里陇原,尽展美丽的“甘肃画卷”。
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关注着甘肃;每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都会为我们领航掌舵、把脉定向。
2013年2月,总书记专程来到甘肃,看望慰问干部群众,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总书记到西部地区调研的第一站。视察期间,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为甘肃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实践路径。
2019年3月,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进行面对面的教导。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2019年8月,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短短4天时间,奔波一千多公里,先后赴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进行考察调研。总书记所到之处,干部群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热烈的场面、真挚的感情,生动反映了陇原儿女对人民领袖的拥护和爱戴。
视察期间,总书记对甘肃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甘肃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总书记此次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与2013年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2019年全国两会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对甘肃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指引甘肃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极大提振了全省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干事创业的斗志和干劲。
一年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甘肃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全省上下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坚持以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立足甘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职能定位,聚焦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完善政策举措,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狠抓工作落实,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深化脱贫攻坚、补齐小康短板、筑牢生态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纵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总书记嘱托,砥砺奋进的甘肃,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二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总书记对甘肃的扶贫工作非常关注,对脱贫任务的完成十分关切。
2013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冒着严寒,翻山越岭,专程到定西、临夏等地看望困难群众,并嘱咐我们“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2019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又亲临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就进一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
去年甘肃之行,脱贫攻坚仍是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重点内容。视察期间,总书记专程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亲切看望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沿着新修的村道,总书记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又进学校、访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要求我们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强调,甘肃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总书记对甘肃贫困群众的牵挂和关心,对甘肃扶贫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给全省上下以强大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感召。
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很典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必须担好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役中,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扬“敢死拼命”的精神,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不断用心血和汗水铺就脱贫攻坚的胜利之路。
去年以来,甘肃以“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为鲜明导向,把严守标准贯穿始终,把精准到户贯穿始终,挂牌督战贫困堡垒,扎实抓好问题整改,全力以赴冲刺清零,不断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基础。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已从2018年底的111万减少到17.5万,贫困发生率由5.6%下降到0.9%;75个贫困县区摘帽退出67个,藏区实现整体脱贫……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
现在,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剩下最后的100多天。我省还有8个贫困县未摘帽、395个贫困村未出列,虽然相比过去总量不大,但均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也是决定成色、关乎成败的关键时刻。全省上下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重托。
三
甘肃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主要以重化工和原材料为主。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发展需求。
迈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全面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省上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不断提质增效。
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也清醒看到,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对甘肃而言尤为突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仍是甘肃面临的紧迫任务。
在转型升级的特殊发展阶段,总书记再度为我们把脉指向。总书记强调,要聚焦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总书记的明确要求,给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甘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突出“两重一新”建设,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上取得更大成效。
以产业促发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做大做强“十大生态产业”,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加快“新基建”布局建设,成功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
以创新促发展。加快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出台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榆中生态创新城样板区,不断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以改革促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55条意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36条措施”,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
以开放促发展。持续做好“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文章,出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初步构建起陆路海路联动、文化经贸互促的开放格局。
以文化促发展。保护好、利用好我省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各类资源,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敦煌文化作用,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力传播红色文化,讲好党的故事、红军故事、长征故事、西路军故事。不断扩大《读者》影响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甘肃发展步伐方能行稳致远。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居全国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居全国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居全国第8位。
令人振奋的数据,充分见证了甘肃的努力,为我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更高质量的基础。
四
甘肃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高山、盆地、平川、湿地、沙漠、戈壁等兼而有之。这片广袤的土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受气候、历史等因素影响,加之早先的人为破坏,甘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既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2013年2月,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期间,明确要求我们“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这是与脱贫攻坚并列,甘肃必须担好的底线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快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有效推动全省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019年8月,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专程到山丹马场、八步沙林场、黄河兰铁泵站,看山、看林、看水,对甘肃生态保护工作给予肯定,并要求我们“继续向前推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总书记的肯定与期望,给我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一年来,全省上下再接再厉、不断前进,全力以赴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千方百计抓好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快实施祁连山、渭河源区、“两江一水”等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建立和落实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各项制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甘肃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黄河上游省份,重要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生态功能,决定了甘肃的“源头责任”,必须发挥好“前端作用”。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保护和治理黄河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深学一层、先干一步,设立水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5个专责组,全面开展理论研究、规划编制、流域普查、项目谋划等工作,并加快推进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项目库建设。目前,已储备各类项目212项,估算总投资6000亿元。
保护好生态环境,重在持之以恒,贵在久久为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鲜明导向,陇原儿女正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精心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甘肃乐章”。
五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冷暖,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2013年2月,总书记视察甘肃,曾入社区、走市场、体察民情,要求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2019年8月,总书记视察甘肃,又进学校、访农户、倾听民声,叮嘱我们“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总书记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深深温暖着陇原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甘肃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大事,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近三年,在财政收支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每年约80%的财政支出都投入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有力保障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出台做好稳就业工作“33条”和保居民就业“24条”措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2个,帮助5.5万名失业人员、1.3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加快教育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建成立培黎职业学院。全省高校67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省市县乡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全覆盖,县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面消除。深入推进“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基本实现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筑牢社会保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疫情期间,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34.6亿元,返还失业保险金5.75亿元。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甘肃正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六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年8月,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专门前往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总书记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强调,甘肃要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短亮丑,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甘肃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强化党的建设措施,切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抓好主题教育。分两批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理论武装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干事劲头得到提振,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改革发展扎实推进。
优化干部人才队伍。深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下放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权限。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有效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质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作用,促进广大党员在线学习、支部活动在线组织、上级党组织在线管理。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标准化体系。
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严格规范各级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严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出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推动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甘肃将牢牢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更好推动全省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执笔:张洞若)
- 2020-08-18【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为书香社会增添“读者力量”
- 2020-08-17【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当好长城“守护人”
- 2020-08-16【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为历史的精彩一瞬泼墨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