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韭菜大王”致富记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韭菜大王”致富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杜雪琴
因“铁人”王进喜出生在这里,玉门市赤金镇声名远播。
7月的一天,记者来到玉门市赤金镇生态韭菜产业园,一座座温室大棚里韭菜生长旺盛,工人们正忙着收割韭菜。
说起韭菜,就不得不说“韭菜大王”王毅,在他和几名韭菜种植大户的带领下,赤金镇的村民依靠韭菜种植过上了好日子。
别人不干的他干,只要认定的事情,哪怕赔钱也要干。大家笑称,我们铁人故乡,出了个“王铁头”。
“1997年,赤金镇在当时的西湖村和和平村建起了800座韭菜温室,我承包了2座温室韭菜棚,开始种植韭菜。”当时二十多岁的王毅一直在外拉货,认识的菜贩子多,每到韭菜收割季节,他就用自己的车将自己和其他农户的韭菜运往新疆出售,当起了赤金韭菜在新疆市场的代办人。在这之前,他还是赤金镇冬韭王韭菜合作社的一名理事,负责联系西安市场的韭菜销售。
2016年,经过10多年的种植销售,王毅在赤金镇韭菜行业已有一定名气,镇里动员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农户也难组织,自己最擅长的是购销,应该先把购销做起来,考虑再三,他首先成立了王氏佳毅农副产品购销中心,主打韭菜购销。
“随着赤金韭菜规模扩大,行情好转,销售渠道也稳定了,我决定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所以就申报成立了乡情韭菜合作社。”说起乡情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王毅首先讲起了成立合作社的一些情况。
一直以来,王毅始终都坚持质量第一,因为这关系赤金韭菜的信誉和自己的名声。
“收购时菜价每斤高出非社员两毛钱,并提供技术指导。在育苗使用上,领苗时以每米温棚20元收取押金,只要社员按标准种植,移苗完成后就退回押金,目的就是把韭菜质量搞上去”。由于合作社种植的韭菜质量好、收购价格高,以前不肯向他卖菜的农户,现在也争着要卖给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目前已有180名社员将380座温棚韭菜全部入股合作社。
2017年,为持续提高韭菜质量,王毅号召农户种植穴植韭菜,并无偿提供菜苗。刚开始有农户不愿意,但后来看到韭菜品质好产量高,市场认可度也高,就认可了这个标准。
近两年,合作社通过推广穴植标准不断提高韭菜产品质量,一步步把合作社的种植标准上升为玉门韭菜行业标准,也逐渐掌握了区域内韭菜生产标准话语权。
“平均每天走货不少于30吨,一年收购韭菜达2000多吨,今年会更多一些。”每年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中旬为集中收菜销售期,韭菜外运车辆需求量大,紧张时合作社每天要十多辆车外出送菜,为解决找车难的问题,王毅在合作社专门成立蔬菜运输队,负责装菜运输,运菜到外地卸菜后,再装上煤炭、化肥等物资回来,车辆不跑空趟,也为群众提供了取暖物资。
如今,王毅已经50多岁,从事韭菜产业也有20多年时间,成了当地有名的“韭菜大王”,不仅带动村民一起种植韭菜,还为大家提供了不少家门口务工的机会。“长期合作的贫困户有20多人,两个产业园平均每天用工达20多人。”王毅告诉记者。
当天正在园区温室大棚里锄草的铁人村村民杜秀萍就是其中一位,她不仅家里种植韭菜,闲时也会到园区务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去年在产业园打工挣了1万多元,在家门口务工挺好的。”
截至目前,在王毅等种植大户带动下,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742座1.6万亩,覆盖8个村29个村民小组,户均达到2座增收棚,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日光温室韭菜产业的收入比重达30%以上,产品远销新疆、青海、河南等地,村民们依靠韭菜种植过上了好日子。
相关新闻
- 2020-07-30【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白福民,为家乡人搭起“致富桥”
- 2020-06-04残疾“绣娘”潘小红 她与命运抗争 带领大家致富
- 2020-05-22【甘肃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马银萍:搞好产业培育 力争从脱贫到致富
- 2020-05-06勤劳致富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