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会宁:建美一个村落 留住万千乡愁

20-07-09 16: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根脉,在历史的烽烟中延续;

  记忆,从远方的阑珊中相聚。

  近日,一场以“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为主题,以体现会宁传统农耕文化为重点,依托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串联美丽乡村示范点,激活乡村旅游资源为内涵的会宁县第一届美丽乡村旅游节开的异常热烈。

  沿着发展的路径,让我们一起回溯会宁乡村旅游的成长历程……

  在杏花村中发芽

  会宁,一方美丽的山乡,一处宁静的乐土。这里有农耕的质朴情怀,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源源流淌着的“乡愁”味道。

  洗尽岁月的风尘,遥望故乡的大山,一个“土气”斑斑却又“朝气”满满的故事,悄然走入了历史。

  顺应时代的变迁,依托这里的黄土大山,秀丽旱塬和壮美河川,秉承这里生气灵修的人文资源,依托“建美一个村,留住一乡愁”主题——会宁美丽乡村旅游事业就此开启。

  2018年,在会宁大沟镇,依托这里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脉根源,通过挖掘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在探索实行农村“三变”改革模式的基础之上,协同整合区域内塑料大棚、杏林、古堡、文物等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率先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公益旅游探路。

  随后,一批美丽庭院、幸福农家相继跃现,杏林春雨、学窑书韵、通安怀古、王亢家集、雄浑古堡……一连串旅游景点蓬勃而出,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的名字,开始在这方土地上广为流传。

  在红土地中开花 

  载着历史的风帆,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心有桃源,云水之间,在会宁厚重的黄土地上,乡村旅游行进的脚步仓促又显豪迈,会宁,再一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割舍的怀念!

  在前期公益乡村旅游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之上,会宁又一次开始了凝练、整合和重聚。紫香·童家湾的诗意,谷仓·田家坪的饱满,“大沟杏花”的含蓄,“驿路牡丹”的奔放,“战地黄花”的娇羞,“神秘药乡”的厚重……一串串生动的名词又一次擘画开来。

  据了解,近年来会宁县以农耕文化和乡村记忆为主线,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为追求,通过民俗文化断片化、重塑化、并与时代特色有机融合,积极打造“红色圣地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三大会宁品牌,并不断打造新亮点、延长产业链,着力丰富乡村旅游深层内涵,全县实现了美丽农家和乡愁记忆有机融合,乡村旅游和公益扶贫协作互促。

  在感与悟中升华

  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期待一方宁静,渴望一种静谧!

  在会宁,来到魅力的乡野田园,体验久违的灵动快感,这一切正好迎合了现代都市人“感悟自然、拥抱自然”的心理需求。

  在长征农场,游人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参与农村文艺演出,体验纯朴的乡村生活,让乡村的恬静化作一股浓浓的味道,涌上心头;在大沟深处杏花村,人们阔步大棚深处、采摘田园果蔬,欢声笑语乐在其中,让乡村的安然闲适在这一刻升华成淋漓的厚重;在中川大墩梁油菜花田,结伴而行的人群嬉戏热闹,在花海里如痴如醉的畅游,忘我的把假期邂逅,尽情体验和醉美乡村温馨的交融。

  在会宁美丽的乡野田园、旱塬秀川,一幅幅别开生面的自然美景,写满了人间最委婉的人文风情,游走其中,“乡愁” 的味道会涌满心头。    据了解,会宁县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丰富游客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并把这种精神家园命名为“乡村记忆”,让游客在体验自然、感悟历史中,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效益有机融合。

  在心与灵中归真

  乡情是故乡的守望,乡音是故乡的沧桑,乡愁是游子的驻足。

  在会宁,走进农家院落、体验乡村乐趣,感悟一个能让游客触及历史车轮前进步伐,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听,村野的奥妙;看,沧桑的变迁;感,魅力的乡愁。这个世界依旧楚楚动人,不绝于耳的歌声,缅怀你我走过的每一份纯真。

  在大沟镇新坪村百年学窑内,一位来自兰州的游客马世材告诉记者,来到大沟深处,看到这里村容整洁、环境优雅,让人很怀念家乡,尤其通过看历史文物的展览,一下子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过去,“乡愁”之情便油然而生。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游子在守望着家园,故乡在记录中变迁。沉睡的记忆,在一个个生动的乡村符号下,被唤醒的栩栩如生、跃然动人。

  通讯员 魏永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