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换来民心——记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派驻天祝县南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胥拥军(图)

2020-06-17 17:40 来源:中国甘肃网

  本网记者 张振宇 程健 通讯员 王亚虎 孙明阳 文/图

  2017年12月,他赴天祝县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并担任华藏寺镇南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南山村第一书记职务。

  两年多来,他扎根扶贫一线,不畏艰难困苦,为南山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全部心血。

  今年4月,他被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叫胥拥军,1989年12月参加工作,是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工程处质量管理科科长、工程师。

  主动申请 扎根一线

  脱贫攻坚工作一开始,胥拥军便主动请缨,申请到离单位600公里外的天祝县华藏寺镇担任驻村干部。

  进村后,他第一时间拉着村“两委”班子成员问长问短,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重点产业发展、农民群众收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基本情况。

  扎稳脚根后,白天他与村干部一道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的生产情况,夜晚仔细翻阅村上近三年的文书档案资料。

  就这样,短短的几天时间,他全面掌握了南山村154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很快与群众打成了一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有时间我就学习基层党建、村级管理、脱贫攻坚、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民政救助、危房改造、种养殖技术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胥拥军说:“我始终坚持没有调查、没有学习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

  通过平时认真研读、入户时耐心宣传、工作时仔细对照、决策时寻找依据,让他很快就成为了农村政策法规的行家里手,为驻村挂职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党建引领 产业增收

  胥拥军深知,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为此,他把抓党建、强队伍、促脱贫作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兼顾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输血”解难题、更要“造血”稳增收,作为寻求突破的“瓶颈”问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征求干部群众意见,查阅档案资料,梳理归纳问题,立足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提出了“现代设施种养殖示范、山地冷凉区作物托底、餐饮服务和劳务输转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

  截止目前,南山村共建成日光温室203座469.25亩,种植特色藜麦800多亩,养殖暖棚254座884.71亩,养殖牛315头、猪3000头、羊6500只,全村共输转劳动力63人。新建农家园12家,共吸收村民就近务工20余人,其中贫困户6人。

  面对农户养殖牛羊单打独斗,形不成产业规模,还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他又争取政策支持,从邻县取经,动员养殖大户入股组建了豪泰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养殖圈舍等基础设施折价入股等多种方式,让154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养殖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优先在合作社务工。

  经过两年努力,到2019年年底,全村154户贫困户除1户6人收入偏低外,其余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3%。

  脚沾泥土 心有真情

  在驻村工作的这两年多来,胥拥军心中始终谨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谁家有纠纷,哪户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去调解帮助。针对异地搬迁中一些老人不愿搬迁,他逐户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91户异地搬迁任务。

  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他反复向“娘家”(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汇报,争取80余万帮扶资金解决了道路、防洪、文化广场、人饮井改造等项目缺资金的困难。

  得知群众藜麦等农产品滞销,他积极发动身边朋友、同事,广泛开展“消费扶贫”,帮助全村群众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针对村民务工问题,他又争取就业技能培训,协调开设了电工电焊、餐饮家政等技能培训班,并为罗生海、张文学、雷发奎等8户贫困户落实了公益性岗位。

  ……

  作为南山村第一书记,胥拥军全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始终端平一碗水,让群众信服、信任。

  罗生海这样形容他:这辈子都没想到我一个‘泥腿子’有一天还能坐办公室,胥书记的恩情我永远都忘不掉。

  而胥拥军却是这样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才能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