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勠力同心拔穷根 砥砺前行奔小康——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04-10 08:3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成就巡礼】

  勠力同心拔穷根 砥砺前行奔小康

  ——临夏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永靖县三塬镇下塬村富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莓丰收了。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张鹏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薛砚

  走进临夏州,随处可见干部忙着帮扶贫困户,群众为好收成奔波,建设者加紧施工……一个个身影汇聚成推动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

  精准扶贫伊始,临夏州委、州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两个确保”脱贫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全州各族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据统计,临夏州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56.32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3.25万人,累计减贫53.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2.5%下降到1.78%,下降30.72个百分点。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临夏州委、州政府又一次吹响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号角,发出“拼命三个月、大干九十天”的动员令,引导全州上下以只争朝夕的状态、背水一战的决心、攻坚克难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干群同心合力攻坚

  清晨8时,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杨生荣便走村入户开展工作。

  见到杨生荣时,他正在羊圈里忙碌。一双粗糙的大手坚实有力,穿旧的运动鞋和牛仔裤角上沾满泥土。让人很难相信,眼前这位中年男子,曾是甘肃银行积石山支行的副行长。

  “自打来驻村,我就告别了衬衣、西服和皮鞋,现在这身‘行头’穿起来更自在。”说话间,杨生荣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

  2015年9月,杨生荣被甘肃银行选派至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开展帮扶工作。

  南阳洼村是东乡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38户756名群众中,128户734名群众是贫困户,贫困面高达93%。

  “驻村工作虽然辛苦却很有意义。”杨生荣说。4年多来,他多次协调资金,修建养殖圈舍,联系实施藜麦、金银花种植项目,为全村找到脱贫出路。

  杨生荣对每户群众家中的情况如数家珍。马一吉勒一家曾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在杨生荣的帮助和鼓励下,马一吉勒起早贪黑发展养羊产业,家里的肉羊由20只发展到130多只。2019年底,马一吉勒顺利脱贫。

  “家里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杨书记的帮助,他是我们的亲人。”马一吉勒感激地说。

  如今,南阳洼村的通村公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家家户户住上小康屋,全村剩余的贫困户17户86人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在脱贫攻坚一线,有大批和杨生荣一样的驻村帮扶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从贫困到小康的距离。干部和贫困户一道,凝聚成“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强大合力。临夏州扶贫办主任张卓深有感触地说:“临夏的扶贫事业离不开坚守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他们的辛苦付出是全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证。”

  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通过多年努力,临夏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目前仍有3.25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2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剩余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如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实现脱贫?对此,临夏州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础上,引导群众发展富民产业,并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扶贫车间,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光伏扶贫和“五小产业”发展,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每天下午6时,临夏县路盘乡联丰村55岁的贫困户张秀芳在布鞋扶贫车间下班后,都收拾几双布鞋半成品,晚上回家以后慢慢做。

  两年前,张秀芳一家依靠县里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山上搬到了基础设施健全、交通便利的土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听说临近的布鞋扶贫车间招人,张秀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车间里打工。

  “纳鞋底做上一天,少说有50元的收入,做不完的活还可以拿到家里做。”从未打过工的张秀芳在扶贫车间里越干越起劲。

  临夏县扶贫办主任包春芳介绍说,为了方便留守妇女就业,临夏县布鞋扶贫车间支持妇女在家加工布鞋,时间弹性,收入不减,这项新举措吸引了很多家务缠身的妇女。

  “现在晚上在家闲了就做鞋,加上家里发展养殖业,今年一定能脱贫。”张秀芳笑盈盈地说。

  张秀芳的脱贫底气来自临夏州各类扶贫车间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65家,仅2019年就新建154家,吸纳就业务工人员70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93人。

  如今,扶贫车间不仅成为解决临夏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的举措,更让妇女从昔日的家庭主妇转变成产业工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临夏州还在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多点发力,最大限度发挥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为贫困群众制定了个性化的‘脱贫套餐’,确保每户至少有两项稳定的增收门路,确保全州剩余的两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张卓信心满满地说。

  脱贫成效稳步提升

  2018年9月,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

  “摘帽后,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成效的巩固和提升上,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临夏市扶贫办主任段学魁介绍说。

  2018年10月,临夏市出台政策,坚持扶持对象不变、帮扶力量不变、帮扶政策不变、帮扶措施不变、帮扶责任不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全力巩固脱贫成果。

  临夏市枹罕镇罗家堡村村民周少华一家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党支部书记马文俊的带领下,罗家堡村成立俊林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周少华带着儿子应聘成为产业工人。两人每月近6000元的固定收入,让家里的生活有了起色。2018年,周少华一家顺利脱贫。

  令周少华感到意外的是,脱贫之后,扶贫干部依旧时常上门询问情况,医疗、养老、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等各类扶贫政策,继续享受。

  “今年年初,我又通过精准扶贫贷款购买两头牦牛,打算让媳妇在家搞养殖,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周少华高兴地说。

  尽管有很多和周少华一样的群众顺利脱贫,但段学魁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他说,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只有加大返贫风险防控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风险规避机制,才能让脱贫攻坚释放出长远的民生红利。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临夏市以稳定脱贫、防止返贫为底线目标,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覆盖落实产业、医疗、教育、住房、饮水、社会保障、金融支撑等扶持政策,坚决杜绝政策调整或“缩水”影响脱贫成效,确保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