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教授讲述2020年以来最独特的记忆
原标题:兰大教授讲述2020年以来最独特的记忆
跨越万里 为南极植物画像
兰大教授在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植物
和成群结队的企鹅“干瞪眼”,看海豹在冰盖上悠闲自在地晒太阳……对肖洒和陈书燕来说,这些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或将成为他们2020年最独特的记忆。1月13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洒教授和陈书燕副教授受邀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他们从兰州出发,一路转机,途经上海、巴黎、圣地亚哥、蓬塔阿雷纳斯,于1月17日抵达南极长城站,开始了为期13天的南极科考之旅。
南极没有植物吗?
提起南极,人们大多会想到寒冷、企鹅、海豹、冰川……而对肖洒和陈书燕来说,南极的植物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南极科考领域非常广泛,包含海洋、大气、地质等,但相对来说研究植物的很少,甚至有人认为南极没有植物。其实南极植物种类不少,如藻类、地衣、苔藓和被子植物等,而且植物类型很有代表性。”
此前他们所在的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随着研究深入,他们愈发觉得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极地生态环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把研究放到两极去”也就成为团队努力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亲眼看到那些只在文献上见过的绿色植物,大自然的伟力让他们心生敬畏。“厚厚的苔藓远看像一大片草原,近看这‘绿绒毯’上还长着南极发草呢。大自然很神奇,在这么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竟然还有生长如此茂盛的植物。”
更让陈书燕难以忘记的是南极的大风,“这里常年大风,3-4级风都是好天气。每走一步都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保证自己不被风刮走!”冰雪低温、干燥暴风、紫外辐射、高寒缺氧,步行数十公里背回几十斤样品……极端严酷的环境为他们带来许多困难。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南极半岛上许多角落仍留下了肖洒和陈书燕的足迹。
13天里,他们完成了针对南极长城站附近植物种类、分布、多样性的调查。这些观测数据都被他们一一记录在案,一张南极植物简易图谱在他们脑海中逐渐清晰。“我们在野外更多的是直观的观察,分析都需要在室内进行相关实验才能有结果,所以项目重点、亮点主要是在后期的工作上。”
南极的动物不怕人
作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南极为无数人所向往和好奇,肖洒和陈书燕也不例外。南极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度过了一段有趣、快乐的时光。每次外出,他们总会碰到企鹅、海豹、海狮等动物。“我们当时被允许进入‘企鹅岛’保护区监测长期观测样方的情况,很多企鹅和企鹅宝宝都会围着你、盯着你。还能看到海豹趴在海滩上晒太阳,做实验的时候贼鸥还会啄你的背包等。在南极,动物不太怕人,见到人有时会跑过来,很有趣。”
1月24日是除夕,在大洋彼岸的世界尽头,肖洒和陈书燕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他们包饺子、吃年夜饭,还邀请其他国家队员一起举办春晚。零点时刻(北京时间),队员们一起敲响长城站大钟,同祖国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满满的收获,一生的荣耀!”尽管南极之旅已经结束,但他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希望能够将南极植物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让西北的科研、兰大的科研在这个领域走上国际前沿。”
接下来,他们将对采集回来的植物、土壤等样本进行测序、分析,通过科学严谨的工作详细解答南极植物的相关研究问题,真正绘制出一张南极植物图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文艳 通讯员 孔子俊/文 兰州大学供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