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酒泉

酒泉玉门陶埙制作技艺濒临后继无人 政府投入资金支持传承

19-12-05 09:1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杨瑞

  原标题:玉门陶埙制作技艺濒临后继无人

  政府投入资金支持传承

  玉门陶埙是火烧沟遗址出现的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距今3800多年。由于陶埙制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多不愿学习,其技艺濒临后继无人的惨淡局面。为了使玉门陶埙制作技艺得以传承,玉门市政府已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玉门陶埙制作的技艺开发、仿古制作工作,让这古老的文化永久传承。

  12月4日,记者采访了玉门市文旅局美术馆负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埙制作传承人关振国,倾听他讲述陶埙的古往今来。

  据关振国介绍,玉门陶埙是火烧沟遗址出现的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玉门陶埙形状独特,制作工艺精细,美观大方,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制作用泥非常考究,以红胶泥为主,经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

  陶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种制作精美、音色深沉的乐器,它年代悠久,产生于史前时代。1976年在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出土了二十多个陶埙。

  陶埙制作技艺是一门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记载和反映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玉门陶埙质地光洁坚实,音色幽深,造型优美,工艺精良,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玉门陶埙是土制乐器,形似鱼形,轻巧美观,便于携带,具有音色古朴、醇厚、悲壮、深沉,擅于表达人们哀怨思想情感的特征。关振国告诉记者,由于陶埙制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多不愿学习。另外受历史、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其制作技艺已经濒临后继无人的惨淡局面。为了使玉门陶埙制作技艺得以传承,玉门市政府已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玉门陶埙制作的技艺开发、仿古制作工作。

  关振国说,1986年,他在玉门文化馆上班,参加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第一次接触陶埙。2014年在政府出资各领导的支持下,他开始了陶埙制作的资料收集。为了能传承这一古老文化,关振国经常走访民间搜集关于陶埙的制作方法和定音,并拜访了甘肃彩陶非遗人康存良老师和走访了西安做陶埙的两个老师,通过不断的摸索,关振国终于制做出了陶埙。

  2017年《玉门陶埙制作技艺》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关振国和玉门文旅局艺术馆两位工作人员被评为玉门市非物质文化陶埙制作传承人。关振国说,希望能把陶埙制作和吹奏纳入当地学校美术课和音乐课程,让这门古老的文化永久传承。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慧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石一宁:《敦煌本纪》的命名非常好 石一宁:《敦煌本纪》的命名非常好
  • 陇原各地举行宪法宣传活动(组图) 陇原各地举行宪法宣传活动(组图)
  • 武威民勤韭黄金灿灿 武威民勤韭黄金灿灿
  • 李一鸣:《敦煌本纪》是一部大书 李一鸣:《敦煌本纪》是一部大书
  • 佘江涛:译林出版社的世界文学里 又多了一部伟大著作 佘江涛:译林出版社的世界文学里 又多了一部伟大著作
  • 2019西北(定西)工业科技展销会强势来袭 2019西北(定西)工业科技展销会强势来袭
  • 刘醒龙:以敦煌名义接续汉唐 刘醒龙:以敦煌名义接续汉唐
  • 王登渤:读《敦煌本纪》能感受到充沛的气脉 王登渤:读《敦煌本纪》能感受到充沛的气脉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