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 情暖陇原】山海相连情相依 东西携手结硕果——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综述
原标题: 【对口帮扶 情暖陇原】山海相连情相依 东西携手结硕果——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综述
【脱贫攻坚奔小康】
【对口帮扶 情暖陇原】
山海相连情相依 东西携手结硕果
——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福建省厦门市,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我国最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2010年,国家确定厦门市与临夏州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自此,厦门市与临夏州遥相呼应、对口帮扶,携手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保临夏州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甘闽两省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厦门市与临夏州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共同商议、携手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2014年至今,厦门市累计向临夏州拨付财政援助资金达13.19亿元,两地互派专业技术人才1989人,临夏州向厦门市输转贫困劳动力6833人……一系列帮扶措施稳步实施,有力推进了临夏州脱贫攻坚进程。
如今,在厦门市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下,临夏州在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健康、就业、住房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临夏,正以昂扬的劲头,奋力前行在脱贫的道路上。
1 互动互访,不断丰富协作内涵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今后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正如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所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西溪水长,见证着厦门临夏同心共筑小康梦的信心与决心。
“这是党中央交给厦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表示,将按照“临夏所需、厦门所能”,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福建、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位。
河州情深,临夏大地始终铭记着东西部扶贫协作伟大征程中的款款深情。
协同联动、抓实工作,共同完成好党中央赋予厦门和临夏的政治使命,成为两地明确的共识。
今年5月,甘肃省党政代表团到厦门市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临夏州8县市与厦门市7个区进行互访对接。同时,在厦门市举办的“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上,临夏州全力推介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项目。
随后的6月,厦门市党政代表团赴临夏州调研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专程走访东乡族自治县,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追加援助资金7000万元,给予东乡县特殊关注和支持。
……
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厦门、临夏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走访互动,加快构建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扶贫协作新格局,推动帮扶协作内容不断扩展,协作领域不断拓宽,不断丰富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刻内涵。
2 聚焦重点,精准使用扶贫资金
近段时间,东乡县很多乡间学校都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完善基础设施、补充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托起了当地教育扶贫的新希望。
今年9月,厦门市为东乡县追加7000万元援助资金,用于解决全县“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难题。如何用好这笔钱?最终,县里决定拿出其中的5000万元用于教育扶贫,剩余20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清零行动。
东乡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学生上学路途远、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制约着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县里在那勒寺、大树、考勒、东塬等10个乡镇修建完善11所寄宿制学校,解决全县2198名中小学生上学、住宿难题。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文元深有感触地说:“有了资金的保障,完善优化了校园基础设施,不仅加快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步伐,还让农村孩子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据周文元介绍,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就已经给东乡县划拨帮扶资金7775万元,用于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现在,贫困群众生活面貌改变很大,他们的生活难题被一一解决,致富渠道也更多元化了。”周文元说。
今年,厦门市共落实援临帮扶资金5.57亿元,超出任务数2.37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劳务培训输转、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全饮水工程、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以及贫困残疾人脱贫等方面,加快了临夏州脱贫的步伐。
为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临夏州各级扶贫和财政部门严格执行《甘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加大项目公示公开力度,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帮扶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3 取经引智,稳步提升人才水平
厦门支医医生现场培训指导临夏州医疗卫生专业医师。
去年9月,临夏市八坊小学英语教师杜少倩前往厦门市参加培训。尽管培训时间仅有短短一周,但对于像杜少倩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机会难得,她也因此倍加珍惜。
听课、听讲座、看教研活动记录……一周时间里,和杜少倩一同前往的30名教师共同参观了厦门市的5所学校,大家觉得,尽管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但却收获很大。
令杜少倩印象深刻的是,厦门市的老师是早晨7点上班,中午在校园里备课、写教案。她觉得,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工作的严谨,值得每一名教师学习。
听课环节是杜少倩关注的重点之一,“人家学校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们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准备教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在厦门老师的启发下,现在,杜少倩在自己的课堂上不仅加入了“英语对话PK”环节,还时常讲述文化知识,以此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近些年,临夏州赴厦门市“取经”的不只有老师,还遍布党政机关、医疗卫生等各领域,他们与厦门市的同行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上均有大幅提高。不仅如此,今年,厦门市还选派20名挂职干部在临夏州各级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任职,临夏州也引进医疗、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领域262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州县相关行业部门开展技术帮扶。
临夏州扶贫办主任张卓认为,脱贫攻坚进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是影响脱贫进度的瓶颈之一。“大批急需人才的引进和本地人才的成长,弥补了贫困地区缺乏人才的‘短板’,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撑。”他说。
4 招商引资,全面深化产业合作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些年,临夏州将兴办扶贫车间作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使困难群众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
工人在甘肃黄河农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加工百合。
走进位于临夏县的厦门市思明区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眼前10余名妇女正按各自分工忙碌着,裁布料、纳鞋底、上鞋帮……“流水线”式的工作过后,一双双做工细致、样式精美的布鞋制作完成了。
对于临夏县先锋乡妇女康学芳来说,眼下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很幸福,她说:“过去,为了家里的老人娃娃,我只能常年待在家里;现在,我在家门口干活,不仅能顾上家,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制作布鞋似乎是临夏县妇女与生俱来的手艺,布鞋产业也早已是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县布鞋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已遍及23个乡镇、98个村,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销售网点遍布9省60个县市,年销售各类布鞋490万双,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
2018年起,临夏县在厦门市思明区的帮助下,建成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带动一大批和康学芳一样的家庭妇女实现稳定就业。“妇女的成功就业,减轻了很多贫困家庭经济负担,她们已经是脱贫路上的‘主力军’。”临夏县特色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玉莲说。
“兴起一个产业就能带富一批群众。”张卓介绍说,近些年,全州累计引进厦门各类企业共38家,行业涉及种植养殖基地、电商营销、农产品加工、物业物流等多个方面,仅厦门市援建扶贫车间就达191家,实现了贫困人口4299人就近就业。
5 稳定增收,持续强化劳务输出
临夏县与厦门市合作成立烹饪技术培训中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史有东
9月9日,康乐县景古镇坟湾村农民杨增义,与县里其他300多名群众一同坐上南下的列车,前往厦门市同安区,在那里的企业开启全新的生活。
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但由于就业观念、劳动技能等因素影响,这一群体中的部分人员未能实现及时就业。对此,临夏州着眼于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发展劳务经济,以此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针对农村劳动力缺技术、少经验的实际,我们在输转劳动力之前开展各类培训,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系统学习和岗前培训。”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文俊介绍说,现在,全州劳动力转移就业已逐步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很多昔日的打工者正逐渐成长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型人才。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杨增义不仅适应了从农民到“上班族”的转变,劳动收入的大幅提高也让他对家庭脱贫充满信心,“在这里工作管吃管住,生活基本没什么开销,每月6000多元的收入全部都能存下来,全家很快就能脱贫了!”
凭借着一股踏实劲,杨增义很快成长为生产线上的“骨干”,他还计划着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文化水平提高了,咱也能当上班组长,那样的话收入会更高。”杨增义高兴地告诉记者。
“很多群众受到固有思想的束缚,始终不愿意离开家乡。”李文俊坦言,针对这一现状,临夏州和厦门市联合出台了一批针对组织机关、接收企业、劳务中介、劳动力家庭、劳动力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全州各地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实现增收。今年,全州共组织输转24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厦门市就业,同时,利用东西协作资金完成就地就近就业10650人,输转到第三地就业2584人。
厦门市援建的康乐县村级光伏电站。该项目建成后,全县7个乡镇17个村622户贫困户可实现增收。 临夏州委宣传部供图
6 结对联姻,共同携手奔向小康
11月,本是苹果丰收的季节。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永靖县果农却时常被苹果销路、价格等问题所困扰。
2017年,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厦门市翔安区两家公司在永靖县共同成立甘肃黄河农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彻底解决了永靖县农产品销售难题。
黄河农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的四方联利机制,结合永靖县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并在做精做优百合产品的基础上,加工开发出黄芪、金银花、党参、苹果、红枣、花椒、蜂蜜等产品,打造“刘家峡”品牌。
看着满院子堆放着早已有了“主家”的苹果,永靖县岘塬镇刘家村果农刘福安喜上眉梢,他说:“我们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公司早已签订了收购协议,苹果按高于市场价15%进行保底收购,这两年收入很稳定。”
公司化运营让永靖县农户不必再为农产品没销路、价格低等问题而烦恼,永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德胜认为,企业收购、集中销售,增强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避免了农户因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销售渠道不畅带来的损失。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进程中,黄河农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还积极与翔安区各企事业单位对接合作,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进一步拓宽永靖县农产品销路。仅2019年,厦门市翔安区工会消费扶贫额就达830余万元。
农产品销售势头的大幅转变让刘德胜感触颇深,他觉得,企业及各类社会团体是脱贫攻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在完善帮扶体系,扩大帮扶成果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扶贫不只是政府的工作,更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来,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刘德胜说。
目前,临夏州52个乡镇、386个贫困村与厦门市的38个街道、127个社区、161家企业、27个社会组织建立了结对关系,同时,全州152所学校、83个医院分别与厦门110个学校和83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关系。从市州协作到区县对接,从政府主导、企业帮扶到全社会参与,使得厦门与临夏结对帮扶领域越来越宽,覆盖面越来越大,帮扶成效日益凸显。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10年间,厦门市与临夏州共同描绘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生动画卷,临夏发展之路也因此越走越宽广!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