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深度 “加”出空间——肃州区以主题教育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融”出深度 “加”出空间——肃州区以主题教育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肃州区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东三县旅游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加”字上做文章,着力破解全域旅游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主题教育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化引领,擦亮旅游新名片。在主题教育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旅游富民这篇大文章、把肃州区建设成丝绸之路黄金段上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是推动肃州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肃州区提出了做响“丝路重镇·醉美肃州”旅游品牌,打好四坝文化、丝路文化、西凉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航天文化6张“文化名片”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同时,编制玉酒泉、金佛寺花之海等6个特色小镇规划,建成铧尖镇小沙渠村、泉湖镇泉湖村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策划举办了“赏祁连雪景、游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艺术节。为有效解决全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功能、吸引空心化问题,开发了红色文化游、航天科普游、自然风光游、大漠探险游、乡村休闲游、生态湿地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了以采摘体验、花海观光、戈壁农业等为内容的乡村旅游线路,带动周末游、一日游快速发展。至目前,全区接待游客1026.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8%、36.14%,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肃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深度融合,拓展业态新空间。肃州区把助推“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措施,聚焦优质农业领域特色农产品种植、高效节水及循环利用设备制造、农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高新技术及医药产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六大产业,进一步拓展旅游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观光、考察、种植、采摘、研学等多个主题旅游产品,“戈壁雪润”农产品、“冰川珍珠”小米、金佛寺李广杏、阿索辣椒等农旅商品已小有名气。
酒文化博览园汉武御酒加工车间对外开放,让游客体验白酒制造流程和工艺;开放百福香醋生产车间,使游客了解了传统的酿醋工艺……在主题教育中,肃州区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积极主动作为,把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把封闭的工业企业变为开放的旅游景区,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项目带动,促进服务更优化。在主题教育中,肃州区聚焦主题主线,坚持问题导向,把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检视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围绕历史资源挖掘、湿地保护利用、文化展示传播,先后实施了西汉酒泉胜迹改造提升等一大批文旅项目。项目的建成,将有效带动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肃州新的城市名片和消费热点。
在建设高质量文旅项目、提升旅游品位的同时,肃州区把服务人民、服务游客、服务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住宿、就餐、如厕等“小问题”上下“大功夫”,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优质服务。目前,全区共创建A级景区6家、旅行社19家,新建和改造星级宾馆饭店8家、农家乐150多家,新建旅游厕所45座,安装旅游景区道路指引牌和旅游标识牌178块,培育“酒泉夜光杯”“战辉蜂蜜”“航天模型”等旅游商品200多种。同时,利用“一部手机游甘肃”APP平台,实现了一键找景点、找宾馆、找厕所,进一步提升了接待服务能力,满足了游客食、住、行、购、游、娱等多元需求。
□苏尚全 魏晓燕 孙丽丽(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六分西湖湿地 张玉飞 摄/泉湖镇第四届乡村文化艺术节 刘 斌 摄/金佛寺镇花海 四坝海子湿地公园
相关新闻
- 2019-11-26玉门市柳河镇:“村民客厅”搭起干群连心桥
- 2019-11-26“瓜州枸杞”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 2019-11-26用初心点亮扶贫路——记瓜州县双塔镇福泉村蹲点帮扶干部王玉生
- 2019-11-26瓜州6家企业入库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