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王常青:以赤诚书写初心 以实干砥砺奋进
通讯员 李国
拂晓,梳洗毕,一包海带丝榨菜、3个花卷、一杯水,固定不变的套餐组合。襄南镇党委书记王常青简单的早餐后便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王书记,我知道你起得早,有点事给你汇报一下”。原来是令家山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天刚微亮,他便连忙赶往现场。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王常青始终本着“亲民心、听民声、解民意、促民富”的宗旨,恪守民字为本、实字为先、干字当头的工作理念,以赤诚书写初心,做坚守初心的追梦人,带领全镇2万多干部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挪穷窝”;以实干砥砺奋进,做脱贫攻坚的急先锋,深挖致贫根源,突出党建基础,不断探索扶贫工作新思路,以产业富民工程为引领,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蹄急奋进。
强根基,党建作引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王常青深知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决定性作用,他始终将镇村干部和党员的学习教育放在第一位,筑牢思想根基,转变干部作风。整治软弱涣散党支部,打通基层党组织脉络。干部宿舍“混”饭吃,借机向大家谈思想、谈感悟、讲方法,将所有党员干部都牢牢地凝聚在一起。由于白天走村串户,党委班子研究脱贫攻坚只能放在晚上进行,其他班子成员叫苦连天,他勉励大家说:“白天多走一户贫困户、多做一件实事,我们苦亦是苦中作乐”。
树榜样,从小事做起
一位老乡找王书记反映情况,打听王书记人在哪儿,当老乡听说隔壁正在洗衣服的就是王书记本人的时候,“书记自己在洗衣服!”他惊讶地问道。像这些小事在群众看来,做领导的都不会自己做,可对王常青来说却不是这样的。自己能做的事情他从来都不叫别人帮忙,“像打扫卫生的这些事我能做得来,你们忙你们的去吧。”他说完后还调侃一句“你们打扫的我还看不上”。
当他刚来襄南镇之初单位同事告诉他:“襄南的群众经常闹事,最好能躲就躲,窗户玻璃被群众都砸碎过好几次”。他坚定的说“我不怕群众找事,就怕群众有事不找我,我的办公室大门随时都为群众敞开,来着不拒”。面对来人一声大叔、大婶绵软地叫;一杯热水把心暖。面对群众不躲、不敷衍,带着诚心去沟通。他坚信:只要敞开大门,热情迎接;敞开心扉,悉心倾听;敞开手脚,为民办事,老百姓和谁都能和睦相处。几年来,再无群众闹事的现象发生。
赢民心,心中有百姓
把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坎。“要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这是王常青在镇里各种会议场合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上大三的杨军军,一个20出头的女孩,父亲离世,母亲出走,剩下她和身患残疾的哥哥相依相守,并担负着一家之主的重任,当得知她的情况时,王常青与其深入交谈,了解她哥哥的身体和生活状况,询问低保发放、学费等情况,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看着她家房屋破烂却无力盖房时,王常青便奔前走后,多方协调,立即组织力量为她家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新房子。
晚上熟睡中,一声雷鸣他便跳身而起,站在窗口注视着雨情,此时,他心里想的是五保和留守老人的安危,想的是地质灾害点群众的安危,想的是全镇群众的安危。一边注视着窗外,一边联系询问他们的情况,当得知大家都安全后他长吁一口气,忐忑的心便平稳了下来。
真帮扶,情意暖人心
“帮扶要流露真情,干事要脚沾泥土。”王常青教导帮扶干部时说。他吃饭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快,但与贫困户聊天却非常慢。他经常与贫困户面对面慢聊、细问、详记,慢聊中聊家常、叙乡情、讲政策、谋发展、树信心;慢聊中“补感情”、“拉家常”、“交朋友”;慢聊中谈自强、谈致富、谈脱贫。拉一次家常、落实一次帮扶措施、办一件实事、核查一次基础信息,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厚厚的笔记本里详细地记录着全镇困难群众的信息,更承载着浓浓的爱民情怀。
谋产业,拓宽致富路
王常青始终心系产业发展、心系脱贫致富、心系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是重点,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在他的带领下,调整全镇产业结构,探索出“332”(贫困户户均3亩花椒、3亩金银花、2头致富牛)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形成“点面辐射带动,片带开花结果”的“S形”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花椒、金银花和畜牧产业,真正实现调结构、旺产业、促增收的目标。
令家山村支部书记说:“令家山金银花种植基地几乎成了常青同志的家,他在这里一待就是20天,他抓产业的劲头令人钦佩,看着他口干舌燥焦急万分的样子,我们丝毫不敢松口气,虽然他每天灰头土脸地穿梭在田地里,嘴唇干的都裂开了口子,但一天忙完当他坐下来开总结会的时候,喜人的成绩便是最好的唇膏,第二天干劲也更足了”。
在建设令家山金银花基地的20多天里,他驻扎在单位和令家山村,当妻子得知他感冒非常严重时,托单位同事带了些感冒药,并嘱托他要注意身体,但他白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晚上带着沙哑的嗓子召开总结推进会议。
在他不懈的努下,打造建成令家山村1250亩、瓦撒村500亩和黑石头村300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建成黑石头村121座塑料大棚的金银花育苗基地,建成高家店村千亩花椒种植基地,各类产业蓬勃发展。做精产业富农民,做强产业促脱贫。全镇形成了科学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脱贫致富的曙光正徐徐攀升。
抓产业,更要兴生态
抓产业更不忘兴生态,王常青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为目标,为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通过强化宣传引导、集中整治,以全民参与、全域推进、全面治理为抓手,塑造干净、整洁的“美丽襄南”。
道路干净了,村庄整洁了,可缺少绿意,在王常青的带领下,新增退耕还林29800亩,栽植补造行道树80公里,栽植补造面山绿化600亩。道路两边一棵棵行道树笔直的挺立着,路边山坡上一株株侧柏迎风招展,夏天的襄南一片绿意盎然。
同时,在金银花产业种植示范基地坚持“生态+产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基地内实行“网格式”植树造林模式,共种植侧柏15300 棵,地块周边以侧柏锁边为网,网内种植金银花点缀,织成一张生态产业网,基地内道路和村硬化路两旁栽植云杉和樟子松。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走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促进绿色崛起,开通“绿水青山”走向“金山银山”的通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常青同志初心不改,奔波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他牢记使命,访贫问苦、真心为民,他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只要努力干,致富有出路”。这是王常青同志给全镇干部群众的勉励。如今,他在脱贫攻坚最艰苦的一线毅然决然地奋战着!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