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赵建荣:不忘初心“担使命”甘做脱贫“排头兵”
通讯员 张建刚 张虎平
7年多,从43岁到50岁,不图名、不为利、不言悔,不忘初心“担使命”,甘做脱贫“攻坚兵”。他就是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荣。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带领大家重温学习红色文化,主要是为了挖掘西刘村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老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忘当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西刘村的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近日,记者走进西刘村红色文化展厅,看见赵建荣给该村党员和群众讲述红军三五九旅回援陕甘宁边区,宿营西刘村的那段红色故事。他告诉记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他们都会邀请到村里年长的老人分批次给党员、群众讲述发生在本村的红色故事,让他们了解家乡红色文化,铭记家乡红色历史。
西刘村是新窑镇6个贫困村之一,过去,由于村里没有集体资金,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很多村级事务无法开展。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92人,贫困发生率57.82%。当时群众出行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村民还居住在西刘半山腰,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完全靠天吃饭。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2012年担任村主任的赵建荣由于在群众中口碑好,被上级任命为西刘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走遍家家户户、沟沟坎坎、角角落落,通过摸底调查,制定脱贫攻坚规划,谋划脱贫致富门路,建阵地、夯基础、抓建设、兴产业、办实事、融真情,使全村脱贫 91 户 355 人,贫困面下降到 2.56%,2018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262 元,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村民陈彩梅激动地说“现在在村上办事很方便,凡有什么事情,赵支书都会耐心接待,帮助我们解决,我们内心很感动。”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赵建荣结合西刘村实际,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群众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建设“支部强、村庄美、群众富”为目标,深入实施党建统领“一强三创”和脱贫攻坚“九大冲刺”行动,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认真落实“基础设施到村,产业育民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扶贫攻坚方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群众从偏僻的山脚处搬到了公路沿途,住上了康居住宅,村社巷道全部硬化,自来水入户率100%,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亩,修建便民桥3座,指导群众栽植核桃200亩,标准化管理200亩,鼓励群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建办养殖小区,目前全村牛存栏达214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今年56岁的李有生,当时由于家中劳动力单薄,无固定收入来源,居住条件也差,生活过的很艰难,所以被确定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建荣看到这一情况后,经常来家嘘寒问暖,为他出主意、想办法、谋出路,动员他通过发展红牛产业脱贫致富,帮助李有生通过精准扶贫贴息贷款,购买了3头牛。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李有生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一年比一年多,2016年度实现脱贫,截止目前他家饲养的红牛数量已达到了26头。“当时要不是赵支书给我出主意,让我养殖红牛,并帮我修建牛棚,我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好生活,真的很感谢他。”李有生逢人便说赵支书的好。
同时,探索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成绿源美生态园,依托“三五九”旅西刘宿营地遗址开发、保护和民俗休闲、健康养生、农家乐等项目,打造西刘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品牌。通过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经营收入分红、劳务报酬等多重收入,并逐步走出一条农村“三变”发展路子,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万元。2018年西刘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17年赵建荣被崇信县委授予“优秀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在谈到下一步打算时赵建荣对记者说“我们将结合红色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打造西刘村的文化品牌,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引导群众发家致富,同时加大红牛产业的发展,对现有的2个养殖小区进行扩大,增加养牛量提高群众的收入,实现整村脱贫,使群众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