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独特优”+“短平快”双引擎助推产业脱贫促增收
中国甘肃网9月24日讯(通讯员 张虎伟)今年是武都区决战决胜全面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时间紧的实际,全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补齐“3+1”短板弱项,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贫困群众经济收入,全力冲刺全区稳定脱贫摘帽目标。
武都“花椒”“橄榄油”享誉全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一份、好中优”的脱贫产业,“中国花椒之都”和“中国橄榄之城”的美誉,不仅让武都的名片越叫越响,更让它们挑起了产业脱贫的“大梁”。
2003年,原本以种植小麦、玉米维持生计的马街镇官化村赵闯娃,领取了乡镇免费发放的花椒树苗,开启了他种植花椒的致富路。赵闯娃说:“花椒每年的价格都在上涨,我们这里生产的花椒品质好,销售情况也很好,现在总共种植了7亩近900棵花椒树,一年收获1300多斤干花椒,每斤售价也都在90元左右,手里有存款了,日子也过得更踏实。”
在柏林镇石桥子村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里,轰隆的机器声,熟练的包装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忙碌着。合作社负责人寇瑞告诉我们,2010年以来,他通过承包租赁周边村民的土地,开始发展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到3150亩,社员达到595人,同时还带动了柏林和佛崖两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35人,形成了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实现了到户产业与带贫机制的深度融合。这种以“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实体”与“网路”相互补充的经营方式,将武都花椒、中药材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寇瑞说:“现在我们购置的新设备和刚刚建起的冷库,不仅有效提升了花椒的品质,更能在储藏过程中保存它的原香原味。贵阳“老干妈”、重庆德庄火锅、台湾达利玖玖有限公司,这些大企业在我们合作社的采购用量,几乎占到他们年采购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我们长期固定的合作伙伴。”高收益、规模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了“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的脱贫愿景,有力得支撑起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脱贫梦。目前,全区种植花椒面积100万亩,油橄榄面积45万亩,中药材面积20.3万亩,仅2018年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人口就达4810户18664人,占当年贫困人口的90.16%。
在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武都区还注重发展门槛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生态养殖、食用菌、辣椒等短平快产业,巧借青岛西海岸新区“东风”,充分激发传统优势产业活力,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重点突出,长短结合,形成了“两条腿走路,双引擎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安化镇种植辣椒传统久远,安化辣椒在当地也十分抢手。龙召信种植辣椒十余年,他向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植传统辣椒时,一亩地约有700斤至800斤的产量,而去年从山东引进试种的辣椒产量,一亩地约有3000斤至4000斤,按照目前3元/每公斤的订单收购价,每亩平均收入也有5000多元。”
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有效利用青岛西海岸新区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武都区大力发展“树上花椒、树下辣椒”的“双椒”套种模式“错峰结果”,不仅让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同时也让种植户的收入翻番。2019年,全区种植订单辣椒3.18万亩,涉及32个乡镇,303个行政村22672户,其中贫困村105个,带动贫困户3705户,总产量达12591万斤,产值达18886.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800元。同时,武都区还与山东湘鲁食品公司达成2万亩的订单协议,新建加工基地1处,不仅打通了辣椒产销对接的通道,也保证了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产业发展的“双引擎”,正在不断加足马力全开动,让脱贫致富的脚步更加坚实,让实现小康的道路更加宽广。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