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陇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三)
原标题: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三)
陇南位于北纬33度附近,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独一味”的油橄榄,“好中优”的花椒、核桃,“特别特”的中药材,“错峰头”的蔬菜,云雾缭绕处的茶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立足于独特而富饶的资源,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深度落实“433”重点工作,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持扩规模、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统筹推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快速推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条以产业推动脱贫致富、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产业巩固扶贫成效的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稳——
本报记者 韩县银
“千年药乡”药香四溢,核桃最佳适生区硕果累累,“大红袍”花椒新鲜上市,原生态土蜂蜜供不应求,还有玛瑙似的油橄榄亟待成熟……
在陇南,一项项富民产业正不断将老百姓的钱包填得鼓鼓囊囊,坚定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底气和信心。
陇南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自然条件独特,有着光热水资源丰富、农特产品适宜生长等独具优势的一面。陇南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高沟深、立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严酷,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真正拔掉“穷根”,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一直以来,陇南历届党委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寻求最为科学的发展路径和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贯穿于发展思路中,落实在工作实践中,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产业扶贫这个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创新机制,产业助农脱贫成效显著。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12元。产业扶贫,真正挑起了陇南脱贫攻坚的“大梁”。
提质增效:由粗放向集约、由低端向高端、由规模到效益的根本转变,助力精准脱贫
成县核桃,武都花椒、橄榄油,文县茶叶、纹党,礼县苹果,两当狼牙蜜,康县黑木耳,宕昌中药材,徽县苗木,西和半夏……
谁能想到,曾经山大沟深、贫穷落后的陇南,也会打造出品类如此丰富又叫响全国的“特色名片”?
“要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突出陇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实现特色产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低端向高端、由规模到效益的根本转变。”市委书记孙雪涛强调。
陇南自然条件优越,特色资源禀赋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一直都是陇南的优势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选择。而提质增效则是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
2015年,市委“1号文件”提出在全市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提出了“基地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的六化要求,引导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由面积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
几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茶叶、食用菌、蚕桑、蜂蜜、黑木耳等区域性特色产品,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产量稳定增长、产值快速增长。
就在今年5月,一场引人瞩目的盛会——2019·甘肃(陇南)·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论坛在白龙江畔举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纷纷应邀而来,只为同一个目标——陇南茶叶。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地,茶叶是名副其实的‘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农产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高晨生说。
近年来,陇南不断推进茶叶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茶叶种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建设稳步加强,茶叶远销省内及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
截至目前,茶园面积达17.4万亩,年产茶叶1400吨,总产值2.52亿元;茶叶适生区人均茶叶收入2800元,在一些茶叶种植重点村,茶叶收入占到贫困户收入的60%以上。
不止茶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农产品总产量达360万吨,全市农牧特色产业年产值达到165亿元。全市1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2个产品35户企业加贴地理保护专用标志,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我市还抢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富民增收产业,先后引进多个省外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在全市7个县区实施了订单辣椒富民产业项目,目前辣椒种植面积已达7万余亩。
眼下,正是辣椒采摘的时节,各县区辣椒喜获丰收,椒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武都区预计辣椒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西和县预计辣椒总产值达4000余万元,礼县预计辣椒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经营方式,深化农村改革,优化资源要素,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站在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田园综合体的制高点,放眼望去,四周连片的田地里,栽植的各种经济作物成行成垄,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有致地排布着。
“去年以来,何家庄村被列为全省首批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自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何家庄村立足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以‘三变’改革推动田园综合体发展。”王坝镇政府工作人员赵国栋介绍说。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盘活乡村资源、富裕农民生活、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业附加值的重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初衷。
“以前,家里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不少田地都荒了,也照顾不上家里的老人。”何家庄村村民吴晓玲就是这场实践的受益者之一,现在她除了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入股成为“股东”,自己还在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拿到将近2000元的工资。
“通过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盘活了农村的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创新了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形式和农民股份合作形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康县秀川乡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磊说,“三变”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
未来三年,全市还将有60个田园综合体陆续建成。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目前,全市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72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到1.1万人,带动农户1.5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围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培育中的“内引外联”作用,宕昌县探索建成“以羌源富民公司为龙头、以乡镇联合社为纽带、以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以贫困户为主体,战略合作伙伴对接市场、电子商务助推销售”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为一体、村办合作社组团发展、贫困民众参与“三变”改革受益的带贫机制,创造出全省推广学习的“宕昌模式”。
“能合则合、乡贤促合、抱团联合、多方混合”的“四合经验”,实现了多类资源、多方主体、多个层级、多种所有的最佳配置和有效组合。
解决了合作社带动力不强的问题;贫困户找到了农民股金的出路和入口;龙头企业有了比较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来源;担保公司有效参与了产业扶贫工作;金融机构既拓展了业务,又降低了风险……
目前,全市1707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覆盖,贫困村合作社总数达到7915个,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85家,先后申报认定了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园)。
“宕昌模式”在陇南正在不断升级,将进一步破解贫困弱势群体增收难题,加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步伐。
生态产业:着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助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
抬眼是叠翠的青山,低头是潺潺的碧水;林间散步有鸟鸣相伴,农家就餐备齐了各种山野菜;宽阔平坦的村内道路上,孩童相互追逐,留下一串串清亮的嬉笑声……
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走进陇南的一个个美丽乡村,都可以体验到。
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桥村,曾是出了名的“穷沟沟”“烂泥沟”。2014年,康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花桥村被列为重点打造示范村。
如今,花桥村已然成为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培训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去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壮大十大生态产业,把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我市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以发展十大生态农业为重点,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事实上,多年来,陇南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道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仅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目标,还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村有着在全国都十分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徽县嘉陵镇田河村“古树山庄”农家乐负责人杨世强说,现在来田河村游玩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旅游产业带给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仅他们一家,一年的收入差不多10万元左右。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已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2070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2个。
陇南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催热了“美丽经济”,也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陇南,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进了中药大健康产业的悄然形成。特别是依托“武都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礼县大黄”“西和半夏”等中药材资源,我市先后建成了4处中医药养生旅游生态景区,20余处中医药养生旅游景点,以及119处中医药养生保健馆,康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我市把电子商务作为扩大农产品销售、培育农产品品牌、助农增收的突破口,在网络上搭建起了陇南农特产品走向市场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由此走出深山,走向国内外,也带动了生产、加工、运输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更催生了养蜂等一批新兴产业。
特别是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等综合服务型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发展物流快递企业296家,快递网点1618个。
如今,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一条条绿色经济链条正在陇南大地迅速铺开,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陇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新支撑。
相关新闻
- 2019-09-12陇南杨店镇:厕所革命让人居环境更洁净
- 2019-09-12打造生态景观长廊,提升市民生活品质——陇南滨江生态景观长廊掠影
- 2019-09-12陇南:团市委驻天津工委在武都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 2019-09-12陇南市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