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心——甘肃省委宣传部驻静宁县原安镇齐埂村帮扶工作队工作侧记
“齐埂村现有贫困户34户135人,今年脱贫24户121人,其中周麦芳家儿子在帮扶责任人的帮扶下,找到了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靳小兰家发展饲草玉米,通过向齐埂村正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售饲草和养牛有效增加了收入……”说起齐埂村扶贫工作,齐埂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尘泽如数家珍,毫不含糊。
和尘泽是省委宣传部干部,2018年8月选派到齐埂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今年6月,静宁县选派县委办干部闫路平、德顺小学副校长王寨生担任齐埂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帮扶力量调整以来,经常能看到三个身影活跃在齐埂这个小村子里,他们扎根基层,舍小家、顾大家,俯下身子,扛起担子,倾心帮扶,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俯下身子,走遍全村访民情
新的帮扶工作队已接过“接力棒”,作为刚到齐埂村驻村帮扶队队员闫路平、王寨生来说,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感到身上压的担子很重。为此,他们暗暗下了决心,要尽快熟悉贫困村现状,刚到村的第二天,由队长带领他们开始进村入户,主动开展“3+1”冲刺清零等工作,村委会、小卖部、道路旁、田间地头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身影,连续一个月的走访排摸,对自己所驻村外出人员、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危房户等情况都摸排得一清二楚,村里群众所盼、群众所需都深深地印在队员心里。
“做好扶贫工作,最关键的是用心和群众沟通交流,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王寨生说道。“这里的群众很实际,都是讲道理的,只要他能感受到你是真心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他们就会真诚对你,而且愿意积极配合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百姓。”驻村帮扶以来,在队长和尘泽的带领下,齐埂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入户走访,听诉求、查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有效推动了齐埂村精准扶贫工作。
真情帮扶,帮办实事解民忧
“村上有了驻村帮扶队,也多了三个亲戚,有什么困难他们总会想办法为我们解决,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齐埂村箭化社贫困户马随安说道。“我们老两口没进过城,让我自己去办理合作医疗证都找不到地方,帮扶队让小闫带着我去办的,少跑了很多路呢。”
贫困户马生贵因家庭原因,现只有老两口独自生活,和尘泽知道情况后,隔三差五带领帮扶队成员,走访慰问马生贵,为他们带去一些日常用品,和老汉一起熬着罐罐茶、拉拉家常,为老人带去了温暖。“你说帮扶队啊!他们经常来我家中,每次来都带礼物,我心里特别高兴了,很感谢他们。”提起驻村帮扶工作队,马生贵笑着说道。
像这样很多的小事情,帮扶队成员总是不予余力的给与帮助,用真情和实际行动与村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每次群众来电来访,都详细登记,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带队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疏导情绪。据了解,他们坚持把贫困群众关注热切的难点问题作为重点,经常积极主动入户与贫困群众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贫困群众真实想法,对群众咨询尽心尽力解惑释难,截止目前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5件,协调解决15件,入户走访中受理群众诉求13件,协调落实13件,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油铺齐埂街道1.2公里。同时,由帮扶队自己设计制作帮扶联系卡362张,与所有贫困户建立了通讯联络,为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家中困难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提升了驻村工作的群众认可度。
精准施策,发展产业稳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帮扶工作队深知帮根本、谋长远的关键在于发展产业,按照县上和镇上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他们在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巩固优势种植产业、全力发展养牛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入户宣讲各类奖补政策,在齐埂村推广种植饲用玉米600亩,动员群众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全村养牛5头以上大户26户,牛存栏506头,其中贫困户278头。
按照贫困户“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他们还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种植饲草玉米、种植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同时,他们根据农户意愿和需求,结合常年务工人员务工方向,开展技术培训,输转劳动力35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2个。
帮扶队员王寨生告诉笔者:“群众能不能稳定脱贫,就是要看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这里地广人稀,又有养牛传统,种植饲草玉米,发展养牛是一个脱贫路径,另一个就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输转劳动力,通过务工增加收入,现在家庭有一个务工人员年收入4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工作出色不出色不重要,能帮助他们,为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值得怀念的记忆,看着他们的笑容,心里也会很平静。”齐埂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带着责任与担当,带着坚守与执着,仍将继续行走在扶贫路上,为齐埂村的扶贫工作贡献他们的力量。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