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传承乞巧优秀文化 凝聚脱贫精神力量——聚焦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 千年乞巧生生不已 兼容并蓄筑梦小康 ——我市乞巧文化保护传承纪实

19-08-01 17:17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传承乞巧优秀文化 凝聚脱贫精神力量——聚焦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  

  千年乞巧生生不已 兼容并蓄筑梦小康

  ——我市乞巧文化保护传承纪实

祈神迎水的乞巧姑娘。(资料图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儿节,在美丽的“陇上江南”,西汉水上游西和、礼县一带的数万女性早已开始新一轮的狂欢,七天八夜,载歌载舞,自由美好。

  在这里,传承着秦人古老遗风,根植于人文始祖伏羲出生地,从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凝练而成的独特民俗,再次延续。

  在这里,乞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是陇南文化资源中的一块瑰宝,在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突破中,续写着“走出陇南、走进全国、走向世界”的“自我追求”,耕耘着陇南儿女的千年女儿梦和千年幸福梦。

  陇南日报记者 韩县银

  保护传承:三千年乞巧“声”不绝

  在陇南各种特色文化中,乞巧以其丰富而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最具传奇色彩和时空穿透力。

  陇南乞巧,是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

  数据显示,节日期间,活跃在西汉水流域的乡镇有近20个、村子300多个,经常性参与的群众达50多万。

  “在西和、礼县,如果一个女孩子没有参加过乞巧,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缺少了一些东西,因为乞巧早已融入她们的血脉中,成为她们与生俱来的‘基因’。”西和乞巧文化国家级传承人张月兰说道。

  家住礼县永兴镇龙槐村的郭霞,生长在乞巧世家,她的奶奶、妈妈、妹妹、女儿都是“乞巧女”。在郭霞的描述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参加乞巧带给她的触动和荣耀感。

  “乞巧承载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既丰富了我们的文娱生活,也教育我们更加向美向善,自立自强。”

  陇南乞巧穿越千年,在今天依然生生不息、声声传唱。这,并不是偶然。

  除了自身的魅力之外,陇南乞巧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背后,是陇南一代代女儿们的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是陇南上下一心守护传统、传承根脉的文化自觉。

  陇南人在乞巧文化传承保护道路上从未停歇。多年来,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陇南下足功夫,多措并举,加大对乞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大力实施乞巧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完善传承人认定制度,扶持培养和评选命名了一批“乞巧世家”“乞巧之家”和“乞巧文化传承人”。

  截至目前,我市已公布的乞巧省级传承人有6名,市级传承人有63名,西和县和礼县公布的县级传承人有196名。同时,积极开展师徒传承、团体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传承培养活动,组建了乞巧文化传习所、乞巧文化博物馆、校园乞巧艺术团等,使乞巧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

  我市还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会,创刊了《中国乞巧》杂志,并以乞巧为题材,创作了舞台剧、微电影、动漫片、主题曲等一批文艺精品,极大地丰富了乞巧文化的传承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西和县民俗专家杨克栋老人从2003年开始搜集整理乞巧民俗文化资料,全身心致力于挖掘保护乞巧文化,足迹遍布了西和县、礼县各个乡镇。而这样的本土专家和民俗爱好者不止一个。

  “千年乞巧千年唱,一样求生一样鸣。”而今,陇南人对乞巧文化活态传承的文化自觉已经觉醒。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今天的陇南乞巧更加生机勃勃、光彩照人。

  继承创新:陇南乞巧从乡村走向世界

  乞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是陇南文化资源中的一块瑰宝。

  近年来,陇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重要精神,抢抓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和向南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尤其把乞巧文化品牌打造作为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扩大陇南吸引力和知名度、增强软实力和正能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平台来定位。

  从2006年至2018年,陇南连续举办了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期间举办不同层次的四届乞巧文化论坛,推进了乞巧文化的活态化传承、生产性保护、融合式发展,打造了国际化宣传文化平台,加快了乞巧文化立体式保护传承进程,不断将乞巧文化推向世界。

  特别是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和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并就乞巧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现实意义、保护发展与妇女事业发展、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极大地提升了乞巧女儿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乞巧文化真正走出了甘肃,走向了世界。

  其中,201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上,围绕“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主题,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秘鲁等2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6位文化部长、妇女发展部长、非遗城市市长代表,用国际的视野、战略的眼光进行主旨演讲、交流研讨,达成三个国际性宣言,并通过联合签名、按手摸、视频推介、专题采访等形式全力支持乞巧申遗,论坛得到了国际嘉宾的广泛认同。

  也因如此,继2012年乞巧女儿节被纳入“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后,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又被列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

  而今年,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也被纳入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分项活动,同时设为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陇南分会场。

  久久为功。陇南乞巧女儿节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认可,从乡村走向了世界。

  “我们通过历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打响了‘陇南乞巧女儿节’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并且与专家和学者共同交流探讨全球语境下的乞巧民俗文化保护、中国乞巧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世界非遗项目之间的保护经验共享,将乞巧女儿节的保护传承纳入到世界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之下,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非遗保护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加快了乞巧女儿节申报世遗进程。”西和县副县长任静说道。

  如今,“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名片越来越响亮,“乞巧”,这一古老的千年民俗也焕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融合发展:独特民俗凝聚脱贫精神力量

  陇南乞巧,亦是祈求技艺、智慧、美德,争取家庭、社会地位和幸福美满生活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

  乞巧女儿梦,承载着陇南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引领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培育养成,描绘着广大女性自觉奋争的多彩画卷,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担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

  几千年来,乞巧被陇南的女儿们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今天,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古老的乞巧文化又被赋予了时代内涵。

  “巧媳妇”张芹是西和县长道镇大柳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近年来,靠一双巧手做出的“绣品”,足不出户实现了致富,被众乡邻称为致富女能人。“一个人致富不算啥,我要带领更多的姐妹靠自己的巧手脱贫。”张芹说道。2014年,张芹主动腾出自家的临街店面作为“大本营”,成立了长道镇大柳村“乞巧坊”刺绣协会,并把自己参加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多年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大家。

  在张芹的努力下,目前刺绣协会已吸纳会员179人,其中贫困户30户,直接带动从业人员1300余人,销售刺绣产品近20万件,创收达30余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陇南以举办“乞巧女儿节”为依托,“巧”借“互联网+”东风,积极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把传统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和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劳务输转、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等深度融合,全面助推精准脱贫进程。

  陇南女儿们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勤劳、智慧和灵巧,撑起令人点赞的“半边天”,涌现出了一大批女书画家、女艺人、女电商、女个体户和女企业家。

  西和县主打乞巧文化品牌,发挥乞巧文化主导产品优势,通过发展民间投资,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和营销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特色、档次、规模和效益,策划研发了“乞巧坊”十大系列200多个产品。

  同时,依托“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品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乞巧网店,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协会,开设乡镇乞巧文化产品旗舰店,发展村级网店,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8年,西和县乞巧文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3.88亿元。

  位于西汉水源头的包集村是有名的民俗文化村,在这里有盛行千年的木偶、皮影等地方文化。近年来,该村秉持“文化促产业发展、产业促文化繁荣”的理念,以乞巧文化为依托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姜尧村是西和晚霞湖风景区所在地,也是远近闻名的乞巧村,随着乞巧文化博物馆、乞巧传习所、乞巧人家、乞巧坊等落户姜尧村,这个曾经“脏乱差”的贫困村蜕变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成为省内外游人到陇南旅游的必去之地。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近年来,陇南乞巧女儿节每年一个主题一个愿景,在脱贫攻坚中打造“巧”字招牌,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妇女刺绣培训,着力培育“巧嫂”、“巧妹”劳务品牌,数万乞巧女儿走出大山,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劳务市场,实现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

  乞巧文化,已然成为推进我市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之一。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说:“乞巧民俗文化,其历史性独具魅力。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打磨下,引导妇女们放飞心中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递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正能量。”

  随着一首首乞巧歌唱响陇南,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突破,以更加精彩的现代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精彩推荐

  • 【美丽天水乡村游系列之四】多情山水 绚丽党川 【美丽天水乡村游系列之四】多情山水 绚丽党川
  • 武山县组织收看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冲刺清零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武山县组织收看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冲刺清零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 天水市委政法委调研武山县政法重点工作 天水市委政法委调研武山县政法重点工作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6)】聚焦定西两会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6)】聚焦定西两会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5)】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5)】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8)】一带一路 兰州走进北部湾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8)】一带一路 兰州走进北部湾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7)】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37)】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陇人相·八一特辑】确认过眼神,这是最美的表情 【陇人相·八一特辑】确认过眼神,这是最美的表情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