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区:根治高价彩礼 拔穷根转观念才是关键
(通讯员 梁璐)
“在部分贫困地区,娶媳妇的彩礼钱高得吓人,已成为群众心病。半月谈记者在甘肃庆阳、平凉等地调查发现,近年来当地在治理高价彩礼上频频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矛盾并未根除,群众对挤压彩礼攀升空间的呼声依然很高。”(2019年6月26日《半月谈》)
彩礼,本是一种礼节;而如今的彩礼动辄二三十万元,让群众苦不堪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高价彩礼绝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
出台文件、宣传引导等方式遏制高价彩礼是一种方式,但要一劳永逸解决疯跑的彩礼还需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从脱贫、扶志、扶智着手,“拔穷根”“转观念”才是关键所在。
因此,抵制高价彩礼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彩礼降价”之路曲折蜿蜒,治理高价彩礼还需久久为功。
高价彩礼的肆意生长离不开贫穷的“土壤”,拔掉“穷根子”是开对彩礼降价“药方子”的根本前提。笔者认为,经济基础打牢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了,健康的婚俗、平等的观念必将翩然而至。
先拔“穷根子”,再开“药方子”。政府在基层开展扶贫工作时,需充分考虑农村家庭格局的地缘性和血缘性特征,一手量体裁衣制定脱贫计划,一手细化移风易俗宣传策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宣传引导,让自立自强和男女平等的观念汇入家风、族风、乡风。
人要有志气,观念要“洋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听似玩笑话,却透出了女方家人对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分别心。一些长辈在青年爱情即将修成正果时,以风俗为借口,给彩礼开出高价,使本来象征婚姻缔结的庄严仪式变成了爱情的买卖场,亲手给孩子未来的生活设定了经济障碍。婆家娘家儿女家,归根结底是一家。高价彩礼不仅“短”了适婚女性创造新生活的志气,也阻隔了她回家照顾双亲的路,还致使许多男方家庭因彩礼致贫、因婚返贫。如今,城乡人口流动性大,青年人走出去后带回来的除了致富的技术还应该有先进的观念,有威望的“农村能人”更应动脑筋堵住百姓当中落后风俗的“口”,疏通开明思想的“路”。
为青年发展、老有所养营造良好氛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婚姻本该是男女二人同心同德,从两个家庭中走出,用爱建立一个新家庭,比肩同行、共度风雨的社会形式。全社会应从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着手,为老百姓解燃眉之急、后顾之忧,减轻生活负担,提升生活质量,使老百姓真正拥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同时,媒体应在影视作品和文化产品中尽可能淡化被“物化”了的婚姻,从而使彩礼习俗重回原有风味。
眼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发力,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阶段,这也是乡亲们在经济上翻身、在思想上革新的伟大契机。彩礼“敢不敢”降价,归根结底取决于政府有没有为老百姓“拔穷根”的牛气,老百姓有没有站起来的底气,一家人有没有劲儿往一处使的和气。
只有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健康的婚恋观念才有机会生根发芽,婚姻爱情才能重回无价。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