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多轮驱动助推党员教育出实效
(通讯员 马良)
宁县针对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多样化学习需求,立足实际,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努力做到覆盖全面,训有实效,学有所获。
开启“网络课堂”阵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宁县着力把“学习强国”、“甘肃党建信息平台”作为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获取党建资讯、进行在线学习、开展网上活动的重要阵地,督促党员把网络学习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切实让平台成为党员学习的“精神加油站”。
拓展“指尖党建”媒体。依托县级“宁县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分级组建各党(工)委“微信公众号”和党支部“学习交流QQ群、微信群”,将全县党员以支部为单位,从下而上,分层纳入“微组织”,第一时间传播党的最新政策、基层动态、党务知识以及生活、实用技术,用“指尖上的党建”搭建起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的大课堂。
深化“主题党日”制度。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加强和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有力抓手,深化主题党日活动,确定每月10日为“固定党日”,采取“3+X”(在开展集中学习、重温入党誓词、现场交纳党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至少一项自选动作)模式,推动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拓展“扶贫扶智”路径。依托各村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足培训“绣花”真功夫,采取驻村干部轮流主讲、产业带头人、新乡贤辅讲等形式,带动党员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农民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认同,使农村党员群众学到了政策,受到了教育,懂得了感恩,帮助农民群众脑袋口袋“一起富”、精神物质“双脱贫”。
筑起“党性教育”高地。紧抓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主课,着力挖掘底蕴丰厚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先后打造宁县革命烈士陵园、王孝锡烈士纪念馆、梁掌会议遗址等党性教育基地,筑起可视可感、可学可鉴的“现场课堂”,使基地真正成为推进党性教育、党性锤炼的新阵地。每年接受现场教育培训达60余场次,参与党员群众达1万多人次。
发挥“党员系统”作用。充分运用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日更新、月自查、年统计”的党内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工作提供数据分析。开展党员组织关系网上接转,在保持原有接转程序不变、审核标准不变的基础上,由各级党组织为党员办理网上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无纸化”办公。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