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陇南核桃“升级”记
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加快高质量发展 助推脱贫攻坚】
2014年以来,我市打响了一场核桃高接换优的“人民战争”,三年累计嫁接改良核桃树1028万株,使全市核桃良种率提高到65%。目前,嫁接改良的核桃树陆续进入盛果期,经济效益高出老品种一倍以上——
陇南核桃“升级”记
五月的成县,看山山青,看水水绿,一派生机盎然。
在鸡峰镇草滩村,吃过早饭的赵书峰没多做休息,就径直走向了离家不远的一块山地。
“这一阵子正是核桃树挂果的关键时期,但因为气候多变,经常刮冷风,很可能对挂果产生影响。”赵书峰介绍道。
说话的功夫,山地便近在眼前。抬眼看去,一棵棵、一排排长势旺盛、枝繁叶茂的核桃树正迎风摇曳,树下套种的油菜已花落结籽,亟待丰收。
“这些核桃树都是嫁接了的新品种,不仅产量高,果子也个大、皮薄、仁白,品相、品质都比以前的老品种更好。”赵书峰说。
在众多的核桃树种,赵书峰特别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一棵。
“身高”近4米,直径8厘米,枝繁叶茂,还有小小的翠绿色果子挂满枝头……
“这棵树是市委书记孙雪涛在2014年嫁接的,你看这才几年时间就长得这么好了!”眼前长势良好的果树,让赵书峰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五年前。
核桃是草滩村传统的主要林果产业,也是我市覆盖面最广、涉及群众最多的优势主导产业。2014年,仅赵书峰一家,核桃树数量就达到100多棵。
那时,核桃树还普遍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结果晚、产量低等问题,核桃产业的潜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群众依靠核桃增收致富的效果并不明显。
“这棵树是我栽植的当地老品种,到2014年的时候已经生长了五六年时间,大概两米多高,但是还没有挂果。”赵书峰说道。
而这样的核桃树,几户占据了赵书峰家的大半。
如何才能发挥潜质,让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变成群众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在认真总结历年全市核桃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把陇南建成全国优质核桃主产区”的奋斗目标。
2014年,市委、市政府把400万株核桃树高接换优作为为民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市县各级领导身先士卒,打响了一场核桃高接换优的“人民战争”。
赵书峰家的100多棵核桃树也借此机会全部进行了嫁接。
“我记得很清楚,是4月13号,当时技术员正在地里给我们培训,孙书记来检查指导,还现场动手嫁接,就是这棵树。”赵书峰说,高接换优后的核桃树生长得很好,2016年就开始挂果了,这两年结的果子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去年的时候,这棵树大概结了100多颗核桃。”赵书峰告诉记者,除了嫁接100多棵老品种的核桃树外,2014年秋季,他们家还新栽植了200多棵新品种核桃树。
“三年的时间里,我家的核桃树不仅全部嫁接成了新品种,还实现了耕地和山地全覆盖。”赵书峰说。而他自己也通过技术培训、操作实践、综合管护等,成了一名实打实的“土专家”。
三年时间里,全市共嫁接换优核桃树1000多万株,使全市核桃良种化率达到了65%。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嫁接改良的核桃树已陆续挂果并逐渐进入盛果期,经济效益要高出老品种1倍以上。“以前全部的核桃树加起来,一年也收入不到几千元,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大树。现在这些生长不足四五年的小树,一年下来不受自然灾害的话,就可以收入到万元左右。”
“谢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前没有嫁接的时候还不在意,嫁接后才发现原来这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收益这么好。”赵书峰说,高接换优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市核桃总面积已发展到430万亩,涉及全市9县(区)179个乡镇、2538个村、42.01万农户、195万农业人口。成县、两当、康县已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其他县区在核桃产业开发的区域内,形成了一批重点乡镇、专业村社、产业片带、示范园区和规模种植大户,核桃产业开发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8年底,全市核桃总产量达3.59万吨,实现产值7.18亿元。
“新品种核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比以前的老品种要好卖多了,只要管护得当,等到盛果期,核桃带来的收益将十分明显。”赵书峰说。
相关新闻
- 2019-05-1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陇南核桃“升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