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青泥古道上
青泥古道
在陇南古河池大地的西南部,长龙似的盘踞着一条古道,它绵延山林20多公里,穿越境内的水阳、大河、嘉陵、虞关等四乡镇,地势雄伟,崖峭坡陡,水秀山清。
它,就是陇蜀道——青泥古道,其主峰青泥岭,因坚固如铁而被称作“铁山”,海拔2004米,居于蜀道中的天险之首。青泥古道,素有“秦陇屏障,巴蜀咽喉”的美誉,早在公元前206年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闻名;又有诗仙李太白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赞叹;还有诗圣子美行走至此的不朽之作……
思绪穿越公元759年深秋,在秦州旅住三个月的杜甫一家,陷入了无衣裹身、无米可炊的困境,一位官友听闻,发出邀请,诗人兴致前往。抵达之时,却官邸紧锁,衙门紧闭,朋友片甲未留失去联系。心系苍生黎民的伟大诗人,淡然一笑,一路碾转,又来到河池之地——栗亭,他曾听朋友介绍过这个盛地,当时还发出了“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的赞美!
一马平川的栗亭的确是个好地方,乡亲们热情地帮诗人修建了遮风避雨的茅屋。只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已是大江南北的常态,栗亭又岂能幸免?苦有万里良田,却没有多余的薯蓣供诗人一家充饥。他只能与乡亲们结伴拾橡栗、挖野菜、捡树皮;大冬天的带着孩子去河边破冰垂钓……不想再颠沛流离,艰辛也好,贫困也罢,只要能在此地维持现状便好。然而,积雪封盖的大地,已没有可以找来果腹的物品,几条鲜活的生命危在旦夕。好无奈啊!诗人发出了“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的哀叹。再一次艰难上路,入蜀去成都。
“始知五岳外,别有它山尊”。这是诗人赋予木皮岭的,也是诗人离开栗亭的第一站。严寒的冬日,衣不蔽体的一家老少携手相搀,迎着飕飕疾风,攀上了高峻的木皮岭,踽踽前行。面对雄伟壮观,大气磅礴的山水,诗人内心最原始的兴致似泉水般汩汩涌出。一路看,一路写,留下了《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
道经大河镇的“当房村”,渡过白沙渡,迎接诗人一家的便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青泥古道了,那种艰辛,那种惊险,那种心悸,任凭后人放空思绪,也可能无法真正的去描述。可诗圣就是诗圣,诗性已成为他生命的一种状态。此情此景,他被深深地震撼了:雄伟的大山,茂密的森林,飞腾的瀑布,滚滚的嘉陵江,澄澈的河流,湛蓝的天空,直冲云霄的青泥主峰——铁山。诗人醉了痴了,油然而生的诗句轻轻地回荡在山林中。
山风呼呼而过,吹老了光阴,吹瘦了江水。诗圣离开古道入蜀谋生,可古道的使命还在继续。茶叶、丝绸、造纸、瓷器自江南沿长江到嘉陵江运往长安,北边的盐、铁器、马等物件,也经过青泥古道源源不断地运输过去。古道,可谓南北的交通枢纽。
仙人关——青泥岭脚下的一个要隘关口。因为“一夫当官,万夫莫开”的地势,南宋将领吴玠以三万人马击败十万金兵,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反侵略奇迹,给青泥古道又留下了意义非凡的一笔。 当川流不息的时间缓缓流到今天时,古道,俨然成为陇蜀文化的一个重中之重;青泥,亦成为河池大地的文化名片。曾几何时,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如闪闪发光的绸带,盘旋在了青泥岭的绿林峭壁间。沿途,瓦舍青青,良田济济。静谧的古道上人影络绎不绝,沉睡的大山被吵醒,漂泊在山涧沟壑的古老痕迹被唤醒,河池大地在青泥文化的装点下日益生辉。
漫步古道,看青山狂舞,听绿水吟唱。古道,今天已如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站在铁山上,俯瞰脚下,那是怎样的一种妖娆和气势啊!从祁山古道上走来的十天高速,似一袭明艳的风景,带着人们的喜悦和希望,与青泥的风韵一起走向远方;青泥群山与三滩的绵绵山水遥遥相望,眉目传情;嘉陵江洋洋洒洒地守护在宝成铁路边;千年银杏古树群落、月亮峡、天音寺,这些天然浑成的造物恩赐,让美丽的三滩更加神奇迷人。
俯首尽观,仰首尽望。历史、现在、将来,把青泥这条古道雕刻成了一座宽阔的博物馆,让一个个追梦人情不自禁的慢下脚步,睁大双眸,付以深情。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第六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甘南州招聘会举行
- 7615个就业岗位 为甘南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添福音(图)
- 澳门升学辅导教师参访团到兰州大学访问交流(组图)
- 唐仁健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事宜
- 林铎在省委省政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上强调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唐仁健出席
- 甘肃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增长(图)
- 兰州市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亿元 累计减免税收19.68 亿元(图)
- 中国艺术经济发展大会暨中国艺术经济高峰论坛在兰召开(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