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之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组建团队 全力推行 科研创新
原标题: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之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组建团队 全力推行 科研创新
“在过去一段时间,兰州大学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地域特色转换成学科特色,把地域劣势转变成科学研究优势,以此形成兰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许鹏飞教授说。
全国有20多所高校设有大气科学学科,目前只有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所高校的大气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
兰州大学有一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尤为夺目,团队带头人——大气科学学院黄建平教授,2004年放弃了美国安逸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毅然选择举家归来,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带回母校,积极开展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他将地域劣势化为科研优势,用一流的科学理念、一流的世界眼光和一流的战略思维实现了科研创新、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历经近十五年时间带领出一支坚守在我国西北艰苦地区的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他们的研究工作既放眼于国际视野,又服务于国家战略,为国家尤其是为西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受采访时,黄建平介绍了大气科学在国家战略方面的四个融入,主要包括:子午工程建设、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西部生态建设和“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
围绕国家“美丽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12月,黄建平牵头负责的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获得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中心认定。该中心旨在瞄准西部生态安全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安全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
2018年11月,黄建平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赴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开展“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站点的选址调研,计划于2019年开始在中亚地区开展大气气溶胶-云-水汽的激光雷达遥感观测研究,2020年底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十余个野外观测台站,形成激光雷达探测网络,进而研制“一带一路”天气气候灾害的预报预警系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中国的科研“红利”。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翔教授在介绍融入国家战略方面的举措时说,参加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太极计划),2017年,兰州大学校内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在数据预处理、系统模拟、噪声分析和弱力测量方面形成一系列高质量报告和实验数据。2009年加入国家大科学工程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对BESIII实验上的一系列重大物理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另外,计划参加“大型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参与企业研发并成立兰州大学——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感器联合研究院……
同时,今年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兰州大学也有一定的发展意向,拟在香港成立产业研究院,电子以及信息领域会有对接,并有意向在深圳做研究平台。
许鹏飞说,2019年是攻坚之年,兰大的科学研究正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兰州大学将围绕“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培育“大平台、大项目、大交叉、大成果”,组建重大项目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创新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围绕国别和区域研究、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与企业创新、敦煌丝路文明与跨国民族社会等开展研究。成立祁连山研究院,完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平台,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规划方案论证等。系统开展泛第三极地区水分循环、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成立生态学创新研究院,开展分子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研究,为干旱高寒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武永明 实习生 李金雯
- 2019-04-12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之人才建设 近者悦远者来
- 2019-04-12兰州市中考“一诊”昨日结束
- 2019-04-11一线教师点评兰州中考“一诊”试题,并提出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