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促增收 ——甘肃舟曲多措并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原标题:精准发力促增收
——舟曲多措并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近年来,舟曲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把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紧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资金、人才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提升合作社示范带动能力,推动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
记者 杨晓飞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扶持合作社发展
创新推行七类产业扶持菜单,建立项目激励机制,按照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情况,相应落实扶持政策和产业贷款,对合作社进行带动奖励,按照龙头企业收购、加工、销售贫困群众生产农产品多少,相应落实奖励资金,对龙头企业进行“收购奖励”,激发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推动农牧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同时,创新推行订单农业。2018年,舟曲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订单种植、收购270户群众圆根菜300亩,群众户均受益1800多元。协调陇南康神苦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巴藏镇前北山村81户群众签订了600亩的苦荞保价收购订单。省级帮扶单位华龙证券公司以订单方式鼓励果耶镇群众种植荞麦,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群众户均增收1000余元。舟曲县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县3257户10599名贫困户代养从岭藏鸡10.599万只,每只分红30元,分红率达到30%,人均增收300元。
灵活使用扶贫资金 推动合作社双赢
坚持灵活使用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基础。2018年共落实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18亿元,群众自主、自愿实施到户产业扶持项目8963户资金4900万元,对无能力发展产业、自愿入股经营主体的贫困户,制定了《舟曲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放管理办法(试行)》,由乡镇组织贫困户、村“两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四方协议”,按规定程序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不低于入股资金8%的标准为贫困户分红,既解决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规模小、投入效益低、支持不持续的问题,又培育壮大了农村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到户扶持资金入股6896万元,85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5908户20809人。
坚持外引内建 健康规范发展
舟曲县政府与甘肃建投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扶贫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天企业初步达成中藏药材合作开发协议,招商引资引进的舟曲天河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天河1号、2号羊肚菌菌种实现反季节种植,建成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就业扶贫车间”,带动26个专业合作社534名贫困户。总投资1500万元的东山镇谢家村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岭藏鸡精深加工生产线、总投资1065万元的博峪纹党花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华蜂蜂蜜精深加工生产线、总投资5900余万元的5个农贸市场正在加紧建设。舟曲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40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受益2000多户。
坚持品牌引领 畅通销售渠道
不断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舟曲从岭藏鸡、核桃、花椒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证书。“舟曲棒棒槽蜂蜜”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申报通过现场核查和专家品鉴,“中国蜜蜂之乡”通过资格初审。舟曲从岭藏鸡亮相央视7套《丰收中国—丰收购物节?走进台儿庄》节目。截至目前,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个,培育甘肃省著名商标3个、甘南州知名商标2个,甘肃名牌产品2个。借助中组部、天津市和平区等帮扶力量,利用兰洽会、津洽会等商贸展示活动,为农产品搭建展示展销平台,宣传推介舟曲名优产品。苏宁云商、健康快车等知名电商平台在舟曲建立直销直购平台,推动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采购中心与舟曲确立采购意向,延伸拓展舟曲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
统筹整合资源资金 发展壮大合作社
按照“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的原则,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组织9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三变”改革试点,带动农户1531户(其中贫困户1287户),入股各类扶持资金4281万元,耕地4568亩、林地2838亩,劳动力570人,房屋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折合约1600万元。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杠杆,有效缓解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累计发放惠农贷款4.8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5亿元、产业扶贫贴息贷款1.11亿元,扶贫互助社为4469户发放借款4094.2万元。制定了《舟曲县2018—2020年农牧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增面扩面提标降费”。由政府全额补贴,筹措资金72.26万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养殖的40余万只从岭藏鸡和8000余头土猪购买了商业保险,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建成金融服务代办点和惠农服务站322个,金融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贫困村,为合作社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强化农牧业实用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培训42期,培训群众6400人次(贫困户2000人次),其中培训合作社理事长、经理45人次,新型职业农民32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示范培训50人,通过培训不断增强群众农牧业实用技能水平,为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