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奇迹见证执着 甘肃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共织一个绿色梦(组图)
陇周刊(2019年 第10期)【专题】新时代的奋斗者-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
古浪风沙线前沿治沙人
本网记者 宋芳科
倔犟西北风,执着甘肃人 !
武威古浪,八步沙“六老汉”播绿的故事感人至深,新时代这个关于生态文明的故事依然在延续。三代治沙人,38年执着坚守,一代代交接绿色接力棒,在腾格里沙漠创造了奇迹,染绿了八步沙、黑岗沙,让桀骜不驯的沙漠也变得温柔起来。
第一代治沙人集体(古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初心
八步沙林场腹地,一株挺拔的白榆静静伫立,见证梦想开始的地方。
1981年,一张承载绿色希望的承包合同让郭朝明、石满、罗元奎、贺发林、程海、张润元聚到一起,挺进八步沙沙漠,开启战风沙保家园的序幕,他们就是赫赫有名的八步沙“六老汉”,也是第一代治沙人。
如今38年过去了,六位老人中已经有四位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治理下的八步沙已是郁郁葱葱,若不看脚下的沙丘,已经很难再和沙漠联系到一起。
“戈壁滩,古道边,荒漠连天,土也黄,天也黄,沙尘常现,春天麦、夏天花、风沙催坏……”站在父亲曾经治理过的沙丘上,第二代治沙人石银山吼起来了古浪老调,这是治沙前的写照,也是治沙人感受寂寞的消遣。
对于执着的治沙人,狂野的沙漠也不会温柔以待,当年,年仅11岁的石银山就感受过这种寂寞。
第二代治沙人石银山
石银山说,那是1982年春节,轮到父亲在沙窝子值班,大过年的,怕父亲一个人太孤单,他也被家人打发到八步沙的窝棚给父亲作伴。说是窝棚,也就是个沙坑,人睡到里面转身都困难。
石银山说,那个晚上他睡不着,大风刮得窝棚帘子来回摆动,然后冰冷的细沙就飞了进来,打在皮肤上又冷又痛,他真担心自己被沙子埋了。
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小银山就圈铺盖走人,又甩掉了一堆细沙。石银山回忆,他当初想着以后再不来了!
不过石银山的愿望落空了,随着一天天长大,父亲总是交代石银山“今天我去不了林场,你去帮忙去,我们石家不能随便缺人!”
治理后的八步沙夏季郁郁葱葱(古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石银山说,他们的父辈就是不会脑筋转弯,自己忙请个假就算了,干啥还非要去个人?可是后来他发现,治沙的叔伯们都是这样认真的人。无论谁家忙,治沙的活不能松懈,老子去不了,儿子顶上去!
后来,石银山慢慢想通了,自己小时度过的那个煎熬夜晚,对父辈来说只是日常,看似不聪明的选择都是执着前行,也就是这样,父辈们在一把草,一株苗的人工治沙中,染绿了八步沙方圆7.5公里的沙地。
1992年,弥留之际的石满老人嘱咐儿子,百年之后他要和八步沙相伴,永远守护这片绿色!
石银山说,父亲将一生挚爱的事业传给了他,有父亲在天之灵守护,他找不到一点不努力的理由。
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古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梦想
在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眼中,有一块地方虽然不是大海,却依然春暖花开,这个地方就是黑岗沙,第二代治沙人拓荒的故事从这里开启。
郭万刚,八步沙林场场长,也是第二代治沙人中最早接班的一位,被二代治沙人称为老大哥。
郭万刚说,接过父亲的班,八步沙有过辉煌,也有过危机。特别是90年代,由于政策调整,林场几乎发不下来工资,别说治沙没钱,就是生活都艰难。当年,他辞去供销社职务的事情又一次被大家说起,放着好工作不干,非要治沙。
郭万刚坦言,在最困难的时侯,他也想过撇下摊子走人,可是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
古浪治沙最前沿,春季正忙碌。
“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说的是刮沙尘的场景,没有亲历过的人以为这只是个笑话,不过治沙人郭万刚想告诉你,真实的沙尘暴有多可怕。
郭万刚回忆,那是1993年和2002年的两次沙尘暴,大风刮起,沙尘如一堵墙瞬间来袭,还没撒腿跑,眼前已是浑浊的黑夜,能见度直降为零。
在大自然面前,人的荣辱得失显然微不足道,虽然2002年的那场沙尘暴将郭万刚们刚刚种植的2000亩树苗刮了个七零八落,但也让郭万刚想明白,治沙之路任重道远。八步沙是父辈们的心血与荣光,作为第二代治沙人,他们要为绿色中国增添新的梦想,与八步沙相对的黑岗沙面积12.5平方公里,沙漠含土更少,治理难度更大,这里才是他们这代人治沙的主战场。
郭万刚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能想办法的时候,他打过退堂鼓,可是每次到八步沙林场走走看看,那片父辈播撒的绿色都让他着迷,如果他甩包袱不干了,这绿色谁来守护?所以他们打机井,建良田,发展集体经济让治沙变得可持续。
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
贺中强,身材魁梧,脸色幺红,是第二代治沙人里面个子最高的一位。由于常年累月战斗在风沙一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到金昌去找同事还被关心地问“你咋老成这样了?”
贺中强说,当年接父亲班时,他已经招工进了金川公司,如果一直坚持上班,现在看上去可能会年轻许多。不过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沙乡人,能让家乡披绿对他来说最有成就感。
如今,站在黑岗沙上眺望,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贺中强眼神里充满笃定,眼前的这片沙漠已经充满生机,成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眼中最美的风景。特别是夏天,当柠条花开,大片的黄色花海,会成为西北人心目中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
黑岗沙上俯瞰农业产业园,沙漠良田一线间。
接力
近处的绿洲,远方的沙漠!延着黑岗沙继续驱车前行1小时,我们找寻大漠的足迹。这就是古浪十二道沟,也是目前古浪风沙治理的最前沿。
这一棒治沙人的接力,不仅有第三代治沙人郭玺,还有古浪县多个沙漠边缘的村民,他们要用实际行动保卫自己的家园。
春季,古浪十二道沟正在治沙的群众
2019年3月20日,春节压沙造林已进入关键期,抢抓3个月的黄金期,要是错过只能等到秋季。
家在古浪海子镇的杨青文,凌晨4点就早起做饭,把自己吃得饱饱的,然后5点半出门,乘车赶往50公里外的十二道沟边缘,再转车到达治沙前线,开启一天草方格压沙的序幕,由于离家远,没办法生火做饭,杨青文从早到晚饿了只能啃干馍馍,水也不敢喝太多,毕竟在沙漠前沿,水的宝贵不言而喻。
杨青文告诉记者,他共带了村上的30多位村民成立了治沙队,压一个草方格有7毛钱的收入,不仅治理家乡的沙漠,还有经济收入,这让他们很满意。
郭玺说,作为第三代治沙人,他们治沙社会参与度更高,更需要技术和效率,他现在主要负责机械治沙队和日常的协调管理,希望在他们这代人的努力下,绿色可以继续向远方延伸。
不同于第一代、第二代治沙人。对于郭玺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唾手可得。在2016年接班以前,他也一直在外打拼,是什么让他留在了治沙前线。
郭玺说,他还小的时候,爷爷、叔叔经常带他到八步沙玩,那片绿色是他儿时的乐园,小小的沙虎是他童年的玩伴,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他愿意拿起绿色接力棒,让沙海绿洲在他们这代人手上继延续,作为治沙最前沿,12道沟甚至更远的沙漠腹地都将是他们青春播绿的主阵地。
与郭玺不同,第三代治沙人陈树君是机器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本可以有更多选择。不过他依然留在了八步沙林场,蚂蚁森林、电子商务,这些技术平台都由他来为八步沙林场打理,事业留人让他有了更多依恋。
古浪十二道沟治沙前线,群众压草方格。
馈赠
古浪县黄花滩绿洲小镇,未来将有6万多名古浪县南部山区移民在这里开启崭新生活。
想要移民日子好,产业先行不可少。古浪万只种羊基地总经理,也被誉为古浪最大“羊倌”的胡从斌执行的就是这件大事。走进这个现代化的种羊基地,沙漠的气息已经很难找寻,不过在羊棚之间的走廊,踩在细软的沙子上,还是可以知道这里曾经也是一片沙漠荒滩,只是由于八步沙、黑岗沙绿洲的阻隔,让桀骜不驯的沙滩温柔了许多,可以被分而治之。
治沙前线,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等依然不愿意闲下来。
胡中山,十九大党代表,农民致富带头人。如今,在他的指挥下,五道沟戈壁农业正在崛起,成为移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胡中山说,古浪“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播绿治沙的事迹也深深感动着他,让他时刻鞭策自己不忘初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能在戈壁建起农业产业园,八步沙、黑岗沙绿洲的呵护至关重要。
张润元老人和女婿王志鹏交流
站在八步沙林场纪念馆,已经78岁的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之一的张润元老人在一张治沙示意图前驻足。他说,他一个农民人不怕吃苦,就是当年也没觉得苦,能通过治沙,把家园保住他们就很满意。
而这张示意图上显示,三代治沙人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小家园,还守卫了古浪的大家园。
示意图上古浪黄花滩绿洲小镇就如躺在摇篮里,四周被八步沙、黑岗沙绿洲庇护,更远处的12道沟绿色还在不断延伸。
炊烟袅袅,书声朗朗,铁路经过,高速穿行,绿洲小镇,这方被庇佑的家园正在崛起。
古浪,又寓意黄羊奔跑的地方。爱在林间散步的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不止一次在八步沙看到奔跑的黄羊,生态改善让这些精灵寻找到栖息的家园。郭万刚说,他们治理过的沙漠,不仅有黄羊,还有金雕、狐狸,他希望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让古浪成为绿色家园。
古浪八步沙林场治沙示意图(古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新闻
- 2019-01-04图解|【改革开放四十年】“六老汉”三代人治沙解密甘肃精神“密码”
- 2018-12-28“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治沙造林摄影展在兰州开幕(组图)
- 2018-12-24现实版愚公移山 “六老汉”三代人37年累计治沙21.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