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东乡:用绣花功夫成就白家村的嬗变
(通讯员 郭得侠 胡发伟)
幸福生活不是梦。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蜿蜒穿梭,直通群众家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一片,方便了群众行走、学生上学;群众告别了昔日破旧的住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依托畜牧养殖,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路……这是东乡县财政局倾情帮扶白家村带来的新变化。
白家村是东乡县赵家乡诸多贫困村当中的一个,有14个社,387户1972人,由于地处山沟两边,村社分散,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加之基础设施差、产业薄弱等因素,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这里一度成了赵家乡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2015年3月,党和政府把帮扶白家村的扶贫重任交给了县财政局。攀上白家村这个穷亲后,县财政局始终把帮扶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帮扶机制,倾心倾情倾力帮扶,与赵家乡党委政府及白家村紧密对接,深调研、出点子,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重点倾斜扶持,合力攻坚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来了我们不能退缩,也不能放弃,要勇于担当重担,克服困难,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一位当时参与驻村的财政局干部这样告诉记者。
正是他们的锲而不舍默默奉献,奏出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四年的帮扶,给白家村带了实实在的变化。据了解,白家村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扶贫工作是干部的心头事,摆脱贫困更是头等大事。记者在白家村看到,这里已经告别了泥泞路,迈上了康庄道。“以前村路是土路,出门很困难。去年,在县财政局的帮扶下,村社道路硬化到了各家门口,还装上了路灯,现在不管是下雨下雪,我们出门都非常方便了。”赵家乡白家村村民杨进山激动地说。去年,县财政局在这里,通过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投资200多万元,硬化村社入户道路12条6.4公里,彻底打破了群众行路难的瓶颈。
脱下旧装换新装,群众搬进新瓦房。记者走进白家村上老庄社时,看到红顶、砖墙的红瓦房坐落于路边,群众们都已经搬进了新房,开启了生活新模式。住上新房不久的村民杨哈比布说:“以前,我的家是危房,一下雨就漏水,非常危险。后来,在财政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终于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要谢谢工作队,感谢党和政府。”他的话虽简短、朴实,但句句透着感激和喜悦之情。据介绍,2018年,县财政局通过努力,帮助这里的27户精准扶贫户建起了新房,乔迁进了新居。
白家村的路通了、房修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带领和鼓励群众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财政局一班人也在思考探索。他们详细了解这里的致贫原因,精心谋划帮扶措施,实地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确定了产业帮扶的增收计划。同时,组织人员入户登记造册,做到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从群众想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处出发,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诸多心头事。
养殖铺就增收路,产业扶贫有奔头。白家村有素夫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我的合作社里,有25户建档立卡户,年底每人能给分红收益10%,入股户只负责养殖环节,销售由我本人来负责。”“根据村实际制定产业扶贫计划,结合155产业扶贫和养殖达标补贴等政策,帮助贫困户修建了暖棚37处。截止目前,牛羊达标工程中已验收建档立卡户119户、非建档立卡户106户。我们通过产业帮扶,进一步使全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产业带动。白家村养羊户300户以上,羊存栏超过一万只,养羊成了白家村的一村一业。”县财政局驻村负责人马效明告诉记者。
春分吹绿山两边。白家村昔日贫困面貌已经不复存在,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生机。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