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熔炉百炼成钢——金昌市引进人才速写
原标题:在基层熔炉百炼成钢
——我市引进人才速写
本报实习记者 张琦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全市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1人,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骨科大夫的日常工作
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住院部三楼外二科换药室时,李吉鹏左手拿着医用镊子,右手拿着医用剪刀,准备给患者换药。
这位患者右脚背烫伤了,李吉鹏先用碘伏棉球进行脚背消毒,接着用剪刀减去折叠的肉皮,随后涂药,在伤口处铺上3块医用纱布片,最后用医用纱布绷带包扎伤口。
“李大夫态度特别好,有耐心,你看我这只脚受伤了,又不能洗,这脚丫子,我都嫌臭。”坐在病床上的齐某说。
戴着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李吉鹏说:“这对于我们医生来讲是很平常的事,消毒、换药、包扎伤口,这些是最基本的工作。”
给齐某脚部换药后,李吉鹏先给一位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之后给一位股骨骨折的患者换药。
在打药剂瓶时,李吉鹏不小心划伤了右手手指,他神色自若,立即换上新的一次性手套。透过一次性手套可以看到,伤口处的血液顺着手指流向手背。直到给患者换完药,李吉鹏才对手指做了包扎处理。
李吉鹏毕业于南华大学医学院,2014年回到了家乡金昌,进入市人民医院工作。2017年12月,他参加甘肃省委组织部第三批陇原之光访问学者项目,脱产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学习一年。2018年12月,他收到意大利安科纳医院的访问学者邀请函。
“收到邀请函当然很开心,但我还是要以工作为主,有时间的话希望能去国外学习交流。”李吉鹏笑着说道。
女孩子变身“女汉子”
瘦,但活力满满!这是张倩茹给人的第一印象。
2017年7月,张倩茹走出四川大学校门,从天府之国来到祖国镍都。从金昌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记者到新媒体主播,再到金川区宁远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候选人,她的身份虽然变了,不变的是当初踏上这片土地的初心。
在宁远堡镇挂职期间,张倩茹与该镇东湾村“盐滩青”绿萝卜结下了缘分。
东湾村“盐滩青”绿萝卜味美富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农产品。张倩茹了解到,东湾村绿萝卜仅在仓库里就积压了600吨。“若是头脑一热管了这事,我这个农业‘白痴’便是自不量力,可要是不管,农民们这1000多亩地的收成可就没了!”她说。
经过分析,张倩茹发现萝卜滞销主要原因是宣传和销售压根就没结合起来。她去市委人才办谈了自己推销东湾村绿萝卜的想法,市委人才办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要购买1吨,坚定了张倩茹的信心。
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张倩茹拎着东湾绿萝卜,鼓足勇气在市委书记王建太面前做起了推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金牌萝卜进市区,引进人才作代言”金昌市人才志愿者助销东湾萝卜活动顺利举行,日销量近6吨。
张倩茹说:“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人生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过硬的本领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希望每一位在农村挂职的人员能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
接地气的高材生
他是北大中文系的才子,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本应该在繁华的大都市发展,却来到了金昌,投身基层。他叫肖振华,现在是永昌县新城子镇镇长,是全市最年轻的乡镇长。
2013年最初分配挂职乡镇时,肖振华主动提出去农业重镇——永昌县朱王堡镇。
“经验是我最需要补的一课。”肖振华说。为了干好工作,他总爱当跟班,和镇上的其他领导一起进村入户,仔细观察,深入思考。
在朱王堡镇流泉村,肖振华发现村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设一个党员管理服务站。他跑到有关部门协调,得到了建设党员管理服务站经费,村上的人既高兴又意外,再也没把他当外人。
到新城子镇工作后,肖振华利用新城子镇种植油菜花的传统优势,引导大户连片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修建景区旅游厕所时,肖振华提出突出新城子镇的牦牛的特点,建设牦牛外形的旅游厕所,获得了乡村旅游厕所创新奖。
像肖振华一样,放弃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家人,来到金昌的引进人才,克服种种困难为这座城市奉献着。
相关新闻
- 2019-02-19聚力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以来金昌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 2019-02-19金昌市多措并举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 2019-02-19金昌市金川区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举行挂牌仪式
- 2019-02-19春节期间金昌市物价平稳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